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弗洛姆人性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 第9-17页 |
·社会背景 | 第9-10页 |
·思想渊源 | 第10-17页 |
·犹太—基督教传统 | 第10-11页 |
·佛教禅宗 | 第11页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第11-13页 |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 第13-17页 |
2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具体内容 | 第17-36页 |
·人性 | 第17-26页 |
·人的本质是人的生存两分性 | 第17-19页 |
·人的需要 | 第19-24页 |
·人的生存方式 | 第24-26页 |
·人的异化 | 第26-36页 |
·异化的表现 | 第26-29页 |
·异化的根源 | 第29-31页 |
·异化的消除 | 第31-36页 |
3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哲学反思 | 第36-44页 |
·合理性 | 第36-39页 |
·局限性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