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 第19-38页 |
·帕累托原理 | 第19-20页 |
·骨干教师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骨干教师的界定 | 第20-21页 |
·骨干教师的素质 | 第21-23页 |
·骨干教师的作用 | 第23-24页 |
·骨干教师成长阶段的划分 | 第24-26页 |
·骨干教师成长各阶段的特征 | 第26-27页 |
·积累期的主要特征 | 第26页 |
·成熟期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创造期的主要特征 | 第27页 |
·影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影响 | 第27-29页 |
·社会环境和条件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影响 | 第29-31页 |
·影响骨干教师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自我发展意愿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影响 | 第31-33页 |
·教师素质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影响 | 第33-36页 |
·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秦皇岛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 第38-47页 |
·秦皇岛市中小学基本概况 | 第38页 |
·骨干教师类型及性别状况分析 | 第38-39页 |
·骨干教师年龄及职务状况分析 | 第39-41页 |
·骨干教师学历及学科状况分析 | 第41-43页 |
·骨干教师地域状况分析 | 第43-44页 |
·骨干教师工作量及示范状况分析 | 第44-45页 |
·骨干教师教研及辐射作用状况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秦皇岛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61页 |
·骨干教师的地域分布不够均衡 | 第47页 |
·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均衡 | 第47-50页 |
·骨干教师的培训时效性不强 | 第50-53页 |
·骨干教师的性别比例失调 | 第53-54页 |
·骨干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 第54-56页 |
·骨干教师的师德及知识能力示范作用不强 | 第56-58页 |
·骨干教师资源隐性浪费较严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秦皇岛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价体系 | 第61-73页 |
·骨干教师评价的原则 | 第61-62页 |
·骨干教师评价的定性指标的确定 | 第62-65页 |
·骨干教师的选拔要求 | 第62-63页 |
·骨干教师的定性评价 | 第63-65页 |
·骨干教师的定量评价 | 第65-66页 |
·骨干教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6-71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优点 | 第66-67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67-68页 |
·骨干教师定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8-71页 |
·骨干教师发展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秦皇岛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策略 | 第73-83页 |
·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评审 | 第73-74页 |
·骨干教师的选拔 | 第73页 |
·骨干教师的认定与评审 | 第73-74页 |
·骨干教师的培养 | 第74-77页 |
·培养目标 | 第74-75页 |
·培养策略 | 第75页 |
·培养模式 | 第75-77页 |
·骨干教师的评价 | 第77-79页 |
·骨干教师示范及辐射作用 | 第79页 |
·骨干教师发展平台的建立 | 第79-81页 |
·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 第80页 |
·搭建信息化平台,变革骨干教师学习方式 | 第80页 |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团队氛围 | 第80-81页 |
·为教师提供成果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