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农场论文

浏阳市家庭农场发展模式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学术理论价值第11页
        1.2.2 现实指导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况第12-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况第12-14页
        1.4.2 国内研究现况第14-16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6-18页
第2章 家庭农场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家庭农场的定义第18-19页
        2.1.2 家庭农场的特点第19-20页
    2.2 家庭农场的主要类型第20-21页
        2.2.1 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第20-21页
        2.2.2 根据大农业资源的区别第21页
        2.2.3 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第21页
    2.3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第21页
        2.3.2 土地产权理论第21-22页
        2.3.3 规模经营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国内外家庭农场模式及经验启示第24-31页
    3.1 我国典型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第24-27页
        3.1.1 上海松江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第24-25页
        3.1.2 江苏苏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第25-27页
    3.2 国外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分析第27-29页
        3.2.1 美国第27-28页
        3.2.2 日本第28-29页
    3.3 国内外典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第29-31页
        3.3.1 创新工作理念是保证农业活力的根本第29页
        3.3.2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持续的关键第29页
        3.3.3 保持粮效平衡是增强农业发展动力的源泉第29-30页
        3.3.4 推进规模经营是提升农业效能的基础第30页
        3.3.5 创建有效载体是引领农业发展的平台第30-31页
第4章 浏阳市家庭农场发展现况分析第31-41页
    4.1 浏阳市家庭农场发展概况第31-34页
        4.1.1 整体情况第31页
        4.1.2 浏阳土地流转情况第31-32页
        4.1.3 浏阳家庭农场经营资本和主体第32-33页
        4.1.4 浏阳家庭农场的特色组织形式第33-34页
    4.2 浏阳市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第34-36页
        4.2.1 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模式第34-35页
        4.2.2 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模式第35页
        4.2.3 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模式第35-36页
    4.3 浏阳家庭农场在其经营发展中取得成效第36-38页
        4.3.1 家庭农场经济收益高于普通农户第36-37页
        4.3.2 家庭农场内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经营多元化第37页
        4.3.3 家庭农场科技水平高于大田生产第37页
        4.3.4 家庭农场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活力强第37-38页
        4.3.5 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第38页
    4.4 浏阳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第38-41页
        4.4.1 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缺位第38-39页
        4.4.2 家庭农场发展缺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第39页
        4.4.3 土地流转年限制约家庭农场规模效益的提高第39页
        4.4.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家庭农场发展的短板第39-41页
第5章 浏阳市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创新模式第41-47页
    5.1 政策层面第41-43页
        5.1.1 继续加强服务土地流转的能力建设第41-42页
        5.1.2 以政策规范引领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第42页
        5.1.3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第42-43页
    5.2 经济层面: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农场发展程度第43-44页
    5.3 自身层面: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化网络体系第44页
    5.4 社会层面:以培养职业农民助力家庭农场发展第44-45页
        5.4.1 组建家庭农场协会第44页
        5.4.2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第44-45页
        5.4.3 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第45页
    5.5 提升农场主的综合素质第45-47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愿景第47-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7页
    6.2 发展愿景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控网络与代谢网络整合的方法及在酵母菌株优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黄脂菌素生物合成中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