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高速公路养护性能评价及预测模型 | 第18-47页 |
2.1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标准 | 第18-22页 |
2.1.1 高速公路损坏类型 | 第18-21页 |
2.1.1.1 路基损坏类型 | 第18-19页 |
2.1.1.2 路面损坏类型 | 第19-20页 |
2.1.1.3 桥涵构造物损坏类型 | 第20页 |
2.1.1.4 沿线设施损坏类型 | 第20-21页 |
2.1.2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 | 第22-29页 |
2.2.1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第22-24页 |
2.2.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2.2.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 第27-29页 |
2.3 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系统 | 第29-37页 |
2.3.1 桥梁缺损状况评价方法 | 第29-32页 |
2.3.2 桥梁承载能力状况评价 | 第32-35页 |
2.3.3 桥梁适应性评估 | 第35页 |
2.3.4 桥梁技术状况预测 | 第35-37页 |
2.4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实例 | 第37-47页 |
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资源配置 | 第47-56页 |
3.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 第47-50页 |
3.1.1 高速公路养护的内容及特点 | 第47-48页 |
3.1.2 高速公路现行养护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3.1.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0页 |
3.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层次结构 | 第50-52页 |
3.2.1 高速公路管理层次抽象 | 第50页 |
3.2.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层次结构 | 第50-51页 |
3.2.3 管理层次与信息层次的对应 | 第51-52页 |
3.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融合技术 | 第52-56页 |
3.3.1 信息融合技术简述 | 第52-53页 |
3.3.2 信息融合技术理论与方法 | 第53-54页 |
3.3.3 养护信息融合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3.3.4 养护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 第55-56页 |
4 高速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56-65页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6-58页 |
4.1.1 系统总体目标及原则 | 第56页 |
4.1.2 系统业务需求 | 第56-57页 |
4.1.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57-58页 |
4.2 系统界面交互设计 | 第58-60页 |
4.2.1 交互设计 | 第58-59页 |
4.2.2 系统交互设计要素 | 第59页 |
4.2.3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规范制定 | 第59-60页 |
4.3 系统结构设计 | 第60-65页 |
4.3.1 系统技术框架 | 第60页 |
4.3.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0-65页 |
5 高速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功能实现 | 第65-74页 |
5.1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 第65页 |
5.2 系统部分功能的实现 | 第65-74页 |
5.2.1 数据采集 | 第65-66页 |
5.2.2 系统模块应用 | 第66-74页 |
6 结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74-76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页 |
6.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