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物理传感器论文

稀土发光材料温度传感研究和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第13-17页
    1.2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17-19页
    1.3 基于荧光特性的温度探测第19-21页
        1.3.1 基于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探测第19-20页
        1.3.2 基于荧光衰减寿命的温度探测第20-21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5页
第2章 CaF_2: Yb~(3+)/Er~(3+)透明玻璃陶瓷光学测温特性第25-39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CaF_2: Yb~(3+)/Er~(3+)玻璃陶瓷的合成和形貌表征第26-27页
    2.3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27-36页
        2.3.1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27-29页
        2.3.2 透射光谱第29页
        2.3.3 上转换发射光谱第29-31页
        2.3.4 上转换发光的激发功率依赖特性第31-32页
        2.3.5 上转换发光的温度依赖特性第32-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第3章 GdVO_4: Sm~(3+)的基态热耦合能级光学测温特性第39-57页
    3.1 引言第39-41页
    3.2 (Sm_(0.01)Gd_(0.99))VO_4荧光粉的合成和表征第41-43页
    3.3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43-54页
        3.3.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第43页
        3.3.2 发射光谱的温度依赖第43-47页
        3.3.3 发光衰减寿命的温度依赖第47-50页
        3.3.4 影响发光强度温度依赖的因素第50-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4章 (Ca/Sr)_2B_5O_9Cl: Ce~(3+)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57-79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计算方法和参数设定第58-62页
        4.2.1 几何结构优化和基质能带结构计算方法第58-59页
        4.2.2 激发态几何构型的计算方法第59页
        4.2.3 基于HSE06的4f和5d能级计算方法第59-60页
        4.2.4 和其他基于密度泛函的方法的比较第60-61页
        4.2.5 采用团簇模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第61-62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2-73页
        4.3.1 几何结构优化和能带结构计算结果第62-67页
        4.3.2 激发态几何构型的计算结果第67-68页
        4.3.3 基于HSE06的4f和5d能级计算结果第68-72页
        4.3.4 和其他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第5章 Ca/Sr/BaF_2中RE~(3+)和F~-的占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79-105页
    5.1 引言第79-80页
    5.2 计算方法和参数设定第80-81页
        5.2.1 几何结构优化第80-81页
        5.2.2 形成能的计算和电荷修正第81页
        5.2.3 极性单体对的重定向模拟第81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81-100页
        5.3.1 几何结构优化结果第82-83页
        5.3.2 Ca/Sr/BaF_2中RE~(3+)-F_i~-单体对的形成趋势和局域结构第83-96页
            5.3.2.1 通过形成能讨论单体对的形成趋势第83-86页
            5.3.2.2 通过稀土离子的局域结构讨论电荷补偿效果第86页
            5.3.2.3 通过局域结构分析单体对的形成趋势第86-91页
            5.3.2.4 通过形成能拟合分析单体对的形成趋势第91-96页
        5.3.3 偶极单体对重定向的活化能第96-100页
    5.4 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旋电子器件的神经形态器件研究
下一篇:一致波动性度量与一致风险度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