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激光显示中的关键技术及激光散斑衬比立体成像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7页
    1.1 激光显示技术第14-17页
        1.1.1 激光显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第14-16页
        1.1.2 激光显示技术中的关键议题第16-17页
    1.2 基于光场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第17-21页
        1.2.1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第18-19页
        1.2.2 光场成像技术第19-2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27页
第2章 激光显示中的颜色管理第27-51页
    2.1 颜色基础科学第27-33页
        2.1.1 颜色第27-28页
        2.1.2 色度系统第28-31页
        2.1.3 均匀颜色空间第31-33页
    2.2 基于激光光源的颜色管理方案第33-37页
        2.2.1 颜色复制第33-35页
        2.2.2 色域映射第35-37页
    2.3 从高清电视到超高清电视的色域映射第37-47页
        2.3.1 ITU-R BT.709与ITU-R BT.2020第37-39页
        2.3.2 HDTV与UHDTV色域边界的获取第39-42页
        2.3.3 基于色域重心坐标变换的色域映射第42-43页
        2.3.4 色域映射方案的评价第43-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第3章 激光显示中的散斑抑制第51-68页
    3.1 激光散斑第51-53页
        3.1.1 激光散斑的形成机制第51-53页
        3.1.2 独立散斑的叠加第53页
    3.2 激光散斑的抑制第53-57页
        3.2.1 动态方式的散斑抑制第53-55页
        3.2.2 静态方式的散斑抑制第55-57页
        3.2.3 混合方式的散斑抑制第57页
    3.3 基于相位板阵列和透镜阵列的散斑抑制第57-66页
        3.3.1 激光散斑的测量第57-59页
        3.3.2 哈达玛相位矩阵第59-62页
        3.3.3 基于哈达玛相位矩阵阵列的静态散斑抑制第62-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第4章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第68-79页
    4.1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案第68-71页
        4.1.1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第68-70页
        4.1.2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参数设定第70-71页
    4.2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应用及限制第71-73页
        4.2.1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应用于视网膜成像第71-72页
        4.2.2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应用于皮肤灌注成像第72页
        4.2.3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应用于脑皮层成像第72-73页
        4.2.4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应用限制第73页
    4.3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的图像处理第73-76页
        4.3.1 基于空间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算法第74-75页
        4.3.2 基于时间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算法第75页
        4.3.3 基于时空复用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算法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第5章 基于光场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第79-100页
    5.1 光场成像技术第79-81页
        5.1.1 光场的基本概念第79-80页
        5.1.2 光场成像的实现方式第80-81页
    5.2 基于透镜阵列的光场相机第81-92页
        5.2.1 数字重聚焦技术第81-89页
        5.2.2 光场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深度分辨率第89-91页
        5.2.3 一种双光路成像的紧凑型高分辨率光场相机第91-92页
    5.3 基于光场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第92-96页
        5.3.1 理论基础第92-93页
        5.3.2 实验模型第93-94页
        5.3.3 图像处理第94-95页
        5.3.4 活体实验验证第95-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4页
    6.1 全文总结第100-101页
    6.2 主要创新第101-102页
    6.3 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孤立波与畸形波的研究
下一篇:物理学领域中若干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解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