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应力波斜入射有限长节理端部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岩石动力学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2 岩石节理本构关系的研究第13-14页
        1.2.3 应力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第14页
        1.2.4 裂纹扩展机理的研究第14-15页
        1.2.5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2 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弹性应力波第18-19页
    2.2 应力强度因子第19-21页
        2.2.1 应力强度因子作用第19-20页
        2.2.2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第20-21页
    2.3 节理端部的受力类型第21-23页
    2.4 节理本构模型第23-26页
        2.4.1 Goodman双曲线模型第23-24页
        2.4.2 幂函数模型第24-25页
        2.4.3 指数函数模型第25页
        2.4.4 三参数模型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有限长节理受力第27-40页
    3.1 节理界面描述第27-30页
        3.1.1 节理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3.1.2 双曲线模型(BB模型)第29-30页
    3.2 位移不连续理论第30页
    3.3 波动理论建立第30-34页
    3.4 有限长节理模型端部应力位移计算第34-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节理端部应力与位移分析第40-61页
    4.1 透反射应力波计算第40-43页
        4.1.1 MATLAB程序第40页
        4.1.2 入射波函数第40-41页
        4.1.3 透反射应力波计算第41-43页
    4.2 节理端部应力场分析第43-52页
    4.3 应力峰值的讨论第52-57页
        4.3.1 入射角度与节理端部应力峰值第52-54页
        4.3.2 节理长度与节理端部应力峰值第54-55页
        4.3.3 节理刚度与节理端部应力峰值第55-57页
    4.4 节理端部位移分析第57-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应力波斜入射节理的数值模拟研究第61-73页
    5.1 FLAC3D软件第61-62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62-65页
        5.2.1 接触面模型建立方法第62-64页
        5.2.2 节理的类型及选取第64页
        5.2.3 节理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5.3 边界条件第65-67页
        5.3.1 自由场边界第65-66页
        5.3.2 模型加载第66-67页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67-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作者简历第78-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广义有限差分法模拟缓坡方程
下一篇:治理视域下的乡镇生态经济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