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治理视域下的乡镇生态经济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背景、目的或意义第7-8页
        (一)选题背景第7页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8-11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8-10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本文的创新点或重点第11页
    四、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1-13页
        (一)研究方法第11页
        (二)研究思路第11-13页
第一章 治理视域下的乡镇生态经济建设理论透析第13-17页
    一、治理的概念及特征第13-15页
        (一)治理的概念第13-14页
        (二)治理的特征第14页
        (三)治理理论与传统行政理论的比较第14-15页
    二、治理视域下的乡镇生态经济发展逻辑第15-17页
        (一)行政权力从管理到服务的回归第15页
        (二)经济形态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第15-16页
        (三)公民参与治理中从义务到权利的变化第16-17页
第二章 治理视域下发展我国乡镇生态经济的必要性第17-24页
    一、治理视域下发展乡镇生态经济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第17-20页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第17页
        (二)生态经济发展在乡镇建设中的格局定位第17-19页
        (三)治理视域下发展乡镇生态经济的必然性第19-20页
    二、发展乡镇生态经济必要性的实践分析——以传统耿车模式的现实问题及成因为视角第20-24页
        (一)传统耿车模式的历史背景第21页
        (二)传统耿车模式发展的问题第21-22页
        (三)传统耿车模式发展问题的成因第22-24页
第三章 海外生态经济发展治理的相关经验第24-27页
    一、台湾地区治理模式——“永续发展”第24-25页
    二、美国治理模式——“公民治理”第25-26页
    三、英国治理模式——“低碳经济”第26-27页
第四章 耿车镇新型生态经济治理的措施与成效第27-34页
    一、借力域外经验与国家政策第27-28页
        (一)考察与借鉴其他地区的生态经济经验第27页
        (二)结合国家政策,进行系统性规划第27-28页
    二、整治转型发展生态经济第28-29页
        (一)进行系统化的生态治理第28-29页
        (二)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第29页
    三、构建互联网经济模式——以“淘宝村”为例第29-32页
        (一)从传统到“互联网+”的产业转型第29-30页
        (二)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商经济第30-31页
        (三)两产助推构建特色乡镇第31-32页
    四、完善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第32-34页
        (一)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权力下放第32页
        (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以奖代补第32-34页
第五章 治理视域下我国乡镇生态经济展治理的对策第34-40页
    一、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化体系,培养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第34-35页
        (一)加强环保知识宣传第34页
        (二)重视生态实践教育第34-35页
    二、发展需求拉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第35-36页
        (一)因地制宜,掌握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第35页
        (二)科学规划,寻找支柱型产业第35页
        (三)落实建设,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第35页
        (四)调整结构,促进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第35-36页
    三、创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型政府治理体制第36-38页
        (一)转变政府角色,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第36-37页
        (二)增加建设主体,扩大社会公众治理的范围第37页
        (三)加强立法执法,推动生态法律治理的完善第37-38页
        (四)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第38页
    四、构筑国际生态经济治理网络第38-40页
        (一)学习国际生态治理经验,进行本土化移植第38-39页
        (二)促进跨国生态保护协作,构建国际互助网第39页
        (三)发展中国特色生态产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力波斜入射有限长节理端部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研究
下一篇:锚框支护下土岩二元结构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