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1 导师网络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1.2 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1.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2.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2-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 第27-34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3.1.1 导师网络 | 第27页 |
3.1.2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 | 第27-28页 |
3.1.3 研究生创新能力 | 第28页 |
3.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3.2.1 导师网络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 第28-29页 |
3.2.2 导师网络与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 | 第29-30页 |
3.2.3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 第30-31页 |
3.2.4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31-32页 |
3.3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路径图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34-49页 |
4.1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变量测度 | 第34-36页 |
4.1.1 导师网络的测量 | 第34-35页 |
4.1.2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 | 第35页 |
4.1.3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测量 | 第35-36页 |
4.2 调查执行 | 第36-37页 |
4.2.1 问卷编制 | 第36-37页 |
4.2.2 问卷调查 | 第37页 |
4.3 分析方法和工具 | 第37-43页 |
4.3.1 描述统计与因子分析 | 第37-38页 |
4.3.2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 第38-40页 |
4.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0-43页 |
4.4 预测试问卷分析 | 第43-48页 |
4.4.1 初测问卷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3页 |
4.4.2 信度检验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3-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49-68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0-53页 |
5.2.1 导师网络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0-51页 |
5.2.2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1-52页 |
5.2.3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2-53页 |
5.3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4-67页 |
5.4.1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2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5.4.3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4 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 第59-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讨论与管理对策 | 第68-74页 |
6.1 结果讨论 | 第68-70页 |
6.1.1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68页 |
6.1.2 导师网络对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6.1.3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6.1.4 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70页 |
6.2 管理对策 | 第70-73页 |
6.2.1 积极拓宽网络规模,优化导师网络结构 | 第71页 |
6.2.2 主动构建导师网络,有效占据中心位置 | 第71-72页 |
6.2.3 加强成员交流互动,培养优质网络关系 | 第72页 |
6.2.4 全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吸收能力 | 第72-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