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女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卵巢肿瘤论文

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在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检测中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4页
    2.1 实验材料第15-18页
        2.1.1 细胞类型及来源第15页
        2.1.2 主要试剂第15-16页
        2.1.3 试剂的配制第16-17页
        2.1.4 主要实验仪器第17-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3页
        2.2.1 细胞培养第18页
        2.2.2 SA-QDs的偶联及表征第18-19页
        2.2.3 SA-MNPs的偶联及表征第19页
        2.2.4 FA-PAMAM-Biotin的合成及表征第19-20页
        2.2.5 FA-PAMAM靶向系统结合BAS系统靶向性及荧光信号放大作用验证第20-21页
        2.2.6 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BAS系统介导高效分离核预染的SKOV3细胞第21-22页
        2.2.7 该捕获体系对细胞毒性作用及捕获后细胞活性鉴定第22-23页
    2.3 统计学分析第23-24页
第3章 结果第24-31页
    3.1 偶联产物的表征第24-26页
        3.1.1 QDs及SA-QDs的表征第24-25页
        3.1.2 MNPs及SA-MNPs的表征第25页
        3.1.3 FA-PAMAM-Biotin的表征第25-26页
    3.2 FA-PAMAM靶向系统结合BAS系统靶向性及信号放大作用的验证第26-28页
        3.2.1 验证生物素标记的FA-PAMAM靶向性第26-27页
        3.2.2 三种不同FA靶向探针荧光强度的对比第27-28页
    3.3 FA-PAMAM靶向系统结合BAS系统高效捕获核预染的卵巢癌SKOV3第28-29页
    3.4 该捕获体系对细胞毒性作用及捕获后细胞活性鉴定第29-31页
        3.4.1 该捕获体系对细胞毒性作用(MTT比色法)第29-30页
        3.4.2 捕获后细胞活性鉴定第30-31页
第4章 讨论第31-35页
    4.1 CTCs检测及意义第31-32页
    4.2 FA-PAMAM靶向系统第32-33页
    4.3 纳米材料第33页
    4.4 结语与展望第33-35页
第5章 结论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1-42页
综述第42-49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圆弧轨迹进给的套圈沟道磨削系统进给平台设计
下一篇:基于动态风险预测的预防性维护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