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4 BP公司简介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2页 |
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第16-19页 |
2.1.1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6-17页 |
2.1.2 能力学派 | 第17-18页 |
2.1.3 资源基础观 | 第18-19页 |
2.2 论文涉及的分析工具 | 第19-22页 |
2.2.1 PEST分析法 | 第19页 |
2.2.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第19-20页 |
2.2.3 SWOT分析法 | 第20-21页 |
2.2.4 IE矩阵 | 第21页 |
2.2.5 QSPM矩阵 | 第21-22页 |
第3章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面对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2-47页 |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第22-30页 |
3.1.1 政治法律环境(P) | 第22-24页 |
3.1.2 经济环境(E) | 第24-26页 |
3.1.3 社会和文化环境(S) | 第26-28页 |
3.1.4 技术环境(T) | 第28-30页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0-35页 |
3.2.1 国内汽车发动机产业发展前景 | 第30-31页 |
3.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1-35页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第35-41页 |
3.3.1 战略群组分析 | 第35-39页 |
3.3.2 竞争对手分析 | 第39-41页 |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分析 | 第41-47页 |
3.4.1 BP公司外部因素模型 | 第41-42页 |
3.4.2 外部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2-45页 |
3.4.3 EFE矩阵的建立 | 第45-47页 |
第4章 BP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47-63页 |
4.1 内部资源分析 | 第47-50页 |
4.1.1 BP公司的有形资源 | 第47-48页 |
4.1.2 BP公司的人力资源 | 第48页 |
4.1.3 BP公司的无形资产 | 第48-49页 |
4.1.4 内部资源分析总结 | 第49-50页 |
4.2 价值链运作分析 | 第50-59页 |
4.2.1 基本增值活动 | 第50-53页 |
4.2.2 辅助性增值活动 | 第53-58页 |
4.2.3 价值链分析总结 | 第58-59页 |
4.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分析 | 第59-63页 |
4.3.1 BP公司内部因素模型 | 第59-60页 |
4.3.2 内部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60-61页 |
4.3.3 IFE矩阵的建立 | 第61-63页 |
第5章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战略选择与确定 | 第63-70页 |
5.1 SWOT分析 | 第63-67页 |
5.1.1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 第63-64页 |
5.1.2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第64-66页 |
5.1.3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可能发展战略选择 | 第66-67页 |
5.2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总体战略的确定(IE) | 第67-68页 |
5.3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竞争战略的确定(QSPM) | 第68-70页 |
第6章 BP公司汽车发动机业务战略实施与保障 | 第70-81页 |
6.1 战略计划 | 第70页 |
6.2 战略实施 | 第70-74页 |
6.2.1 产品方面 | 第71-72页 |
6.2.2 服务方面 | 第72-73页 |
6.2.3 品牌方面 | 第73-74页 |
6.3 战略保障 | 第74-81页 |
6.3.1 技术能力建设 | 第74-75页 |
6.3.2 市场营销 | 第75-77页 |
6.3.3 项目管理 | 第77-78页 |
6.3.4 对标管理 | 第78页 |
6.3.5 企业文化建设 | 第78-81页 |
第7章 结语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局限性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