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快速实现生活污水低氧深度脱氮的方法及氮转化途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国内水污染现状与危害第13-15页
        1.1.1 氮素循环第13-14页
        1.1.2 水体氮污染及危害第14-15页
    1.2 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第15-19页
        1.2.1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第15-16页
        1.2.2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第16-17页
        1.2.3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第17-19页
    1.3 脱氮工艺相关菌群第19-23页
        1.3.1 氨氧化细菌的研究第19-20页
        1.3.2 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研究第20-21页
        1.3.3 反硝化细菌的研究第21-22页
        1.3.4 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第22-23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3-27页
        1.4.1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7-35页
    2.1 试验用水及种泥第27页
        2.1.1 硝化SBR的试验用水及种泥第27页
        2.1.2 ANAMMOX-EGSB的试验用水及种泥第27页
    2.2 试验装置的设计第27-30页
        2.2.1 硝化SBR的设计和操作第27-28页
        2.2.2 ANAMMOX-EGSB的设计第28-29页
        2.2.3 CANON-SBR的设计第29-30页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0页
    2.4 常规理化分析项目与方法第30-32页
        2.4.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30-31页
        2.4.2 公式计算第31-32页
    2.5 N_2O检测方法第32页
        2.5.1 气态N_2O测定第32页
        2.5.2 溶解态N_2O测定第32页
    2.6 N_2检测方法第32页
        2.6.1 气态N_2测定第32页
        2.6.2 溶解态N_2测定第32页
    2.7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32-35页
        2.7.1 样品的DNA提取第32-33页
        2.7.2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3-35页
第3章 低DO条件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第35-5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SBR运行方式第36页
    3.3 DO浓度对硝化系统沉降性能的影响第36-42页
        3.3.1 接种期低DO条件导致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第36-38页
        3.3.2 短期提高DO浓度减缓污泥膨胀第38-40页
        3.3.3 长期低DO条件利于提高沉降性能第40-42页
    3.4 DO浓度对硝化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3.4.1 低DO条件对硝化速率的影响第42页
        3.4.2 低DO条件对硝化系统NAR的影响第42-44页
    3.5 动力学参数与菌群结构分析第44-54页
        3.5.1 AOB与NOB的氧半饱和常数第44-53页
        3.5.2 低DO条件下菌群结构的变化第53-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4章 氮素去除影响因素及转化途径分析第57-71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SBR短程硝化系统氮去除研究第57-62页
        4.2.1 DO浓度与SBR短程硝化系统氮去除率相关性分析第57-58页
        4.2.2 SBR短程硝化系统氮去除率途径分析第58-62页
    4.3 NAR对SBR硝化系统氮去除的影响第62-63页
    4.4 进水水质对SBR全程硝化系统氮去除的影响第63-66页
    4.5 SBR硝化系统中氮去除相关微生物的丰度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5章 全程硝化系统深度脱氮快速实现第71-89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第71-76页
        5.2.1 投加强化策略的提出第71-72页
        5.2.2 厌氧氨氧化EGSB的接种与启动第72-74页
        5.2.3 启动过程菌群定量结果第74-76页
    5.3 全程硝化深度脱氮投加强化策略第76-83页
        5.3.1 投加强化策略前后脱氮效果对比第76-81页
        5.3.2 投加强化策略完成后氮素转移途径分析第81-83页
    5.4 全程硝化深度脱氮运行强化策略第83-87页
        5.4.1 运行强化策略的提出第83-84页
        5.4.2 运行强化策略效果及氮素转移途径分析第84-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限制适用问题研究
下一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