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 第8-14页 |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 第8-10页 |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含义 | 第8-9页 |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点和构成要件 | 第9-10页 |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不当扩张适用现状 | 第10-14页 |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张适用的表现及评析 | 第10-12页 |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张适用的原因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限制适用的理论思考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界定“公共安全” | 第14-17页 |
(一)分析“公共安全”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分析“公共安全”的本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界定公共安全的危险状态 | 第17-18页 |
(一)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 第17-18页 |
(二)“危害公共安全”危险状态认定的标准 | 第18页 |
第三节 界定“危险方法” | 第18-22页 |
(一)“危险方法”的含义及本质 | 第18-20页 |
(二)“危险方法”的具体认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限制适用的司法实践认定与规制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区分其他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22-24页 |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 | 第22-23页 |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危险驾驶罪 | 第23页 |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几种常见形态的限制认定 | 第24-28页 |
(一)私设电网行为评析 | 第24-25页 |
(二)偷盗窨井盖行为评析 | 第25-26页 |
(三)驾车“碰瓷”行为评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完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限制适用的建议 | 第28-32页 |
第一节 完善立法的建议 | 第28-29页 |
(一)详细罪状 | 第28页 |
(二)添加相应罪名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完善司法的建议 | 第29-32页 |
(一)完善司法解释 | 第29-30页 |
(二)坚守罪刑法定原则 | 第30页 |
(三)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 | 第30页 |
(四)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