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静态舒适性 | 第9页 |
1.2.2 动态舒适性 | 第9-10页 |
1.2.3 操作舒适性 | 第10页 |
1.2.4 座椅舒适性功能 | 第10页 |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企业在汽车座椅舒适性方面的现状分析 | 第12-22页 |
2.1 企业及主要产品概况 | 第12-14页 |
2.2 座椅开发流程 | 第14-17页 |
2.2.1 座椅开发主流程分析 | 第14-16页 |
2.2.2 舒适性开发流程分析 | 第16-17页 |
2.3 企业中舒适性开发的现状 | 第17-22页 |
第三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 第22-32页 |
3.1 静态舒适性介绍及其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3.2 正交试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 | 第24-27页 |
3.3 关键因素对标设定 | 第27-30页 |
3.4 静态舒适性主管评价准则建立 | 第30-31页 |
3.5 舒适性样件评价跟踪 | 第31-32页 |
第四章 H点公差达成控制 | 第32-44页 |
4.1 H点及其重要意义 | 第32页 |
4.2 企业中遇到的问题 | 第32-33页 |
4.3 H点公差达成控制分析 | 第33-44页 |
第五章 操作舒适性研究 | 第44-62页 |
5.1 座椅调节功能介绍 | 第44-46页 |
5.2 基于人体的座椅舒适性操作区域 | 第46-48页 |
5.3 后排座椅翻折功能之远程解锁机构操作舒适性改善分析 | 第48-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