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2页
导论第19-4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20-23页
        一、理论意义第21页
        二、实践意义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第23-25页
    第四节 文献综述第25-40页
        一、资源错配的理论渊源第25-27页
        二、资源错配的相关概念第27-30页
        三、资源错配相关研究回顾第30-40页
    第五节 章节安排第40-42页
第一章 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2-58页
    第一节 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第43-51页
        一、机制分析第43页
        二、模型设定第43-51页
    第二节 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第51-54页
        一、机制分析第51-53页
        二、模型设定第53-54页
    第三节 资源错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二章 资源错配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第58-81页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第58-67页
        一、行业差异与资源错配第58-61页
        二、区域差异与资源错配第61-62页
        三、所有制差异与资源错配第62-64页
        四、劳动市场波动与资源错配第64-66页
        五、资本市场波动与资源错配第66-67页
    第二节 制造业资源错配的测度第67-75页
        一、资源错配的测度方法第68页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第68-69页
        三、制造业产出弹性的测算第69-71页
        四、制造业资源错配的测度结果第71-75页
    第三节 改善资源错配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第75-80页
        一、行业资源错配改善的影响第77-78页
        二、区域资源错配改善的影响第78-8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三章 资源错配与制造业结构变迁第81-96页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变迁第81-86页
    第二节 回归模型、变量与数据第86-89页
        一、回归模型第86-87页
        二、变量设计第87-88页
        三、数据处理第88-89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89-94页
        一、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回归分析第89-92页
        二、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回归分析第92-9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资源错配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第96-117页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第96-101页
        一、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第96-99页
        二、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第99-101页
    第二节 回归模型构建第101-104页
        一、理论模型拓展第102-104页
        二、回归模型第104页
    第三节 变量设计与数据处理第104-109页
        一、变量设计第104-106页
        二、数据处理第106-109页
    第四节 实证分析第109-114页
        一、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结果第109-110页
        二、资源错配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第110-113页
        三、稳健性检验第113-114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第五章 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第117-141页
    第一节 政府行为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第117-123页
        一、行政垄断第117-119页
        二、地方保护第119-121页
        三、政府规制第121-123页
    第二节 市场行为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第123-127页
        一、产业集聚第124-126页
        二、出口贸易第126-127页
        三、金融市场摩擦第127页
    第三节 回归模型、变量与数据第127-132页
        一、回归模型第128页
        二、变量设计第128-131页
        三、数据处理第131-132页
    第四节 实证分析第132-139页
        一、变量测度结果第132-133页
        二、回归分析第133-139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政策启示和不足第141-144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141-142页
    第二节 政策启示第142-143页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58-159页
附录A 制造业代码表第159-161页
附录B 制造业要素产出弹性第161-163页
附录C 制造业相关指标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龄产业发展与政府职能界定--中、英、日三国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