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21页 |
| 小蠹虫 | 第10页 |
| 1. 寄主植物选择 | 第10-15页 |
| ·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 第11-12页 |
|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 第12-14页 |
| ·信息素的作用 | 第14-15页 |
| 2. 小蠹虫的嗅觉感受 | 第15-16页 |
| ·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 第15页 |
| ·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 | 第15-16页 |
| ·单细胞记录(Single Cell Recording,SCR;或Sing Sensillum Recording,SSR) | 第16页 |
| 3. 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管理中的策略和方法 | 第16-18页 |
| ·大量诱捕法(mass trapping) | 第16-17页 |
| ·饵树法 | 第17页 |
| ·行为干扰法 | 第17-18页 |
| ·推-拉策略(Push-Pull Tactic) | 第18页 |
| 4. 两种针叶树小蠹 | 第18-20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 | 第18-19页 |
| ·柏肤小蠹 | 第19-20页 |
| 5. 论文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聚集信息素分析与生测 | 第21-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野外生测 | 第22-23页 |
| ·柏肤小蠹野外行为生测 | 第23-24页 |
| ·侧柏饵木气味抽提 | 第24页 |
| ·柏肤小蠹成虫后肠产物提取 | 第24页 |
| ·侧柏饵木提取物及柏肤小蠹成虫后肠提取物GC-MS分析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 ·实验结果 | 第25-33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野外行为生测 | 第25-29页 |
| ·柏肤小蠹野外行为生测 | 第29页 |
| ·侧柏饵木提取物分析 | 第29-32页 |
| ·柏肤小蠹成虫后肠产物提取分析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寄主植物的初级引诱 | 第35-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落叶松和侧柏饵木挥发物的顶空收集 | 第35页 |
| ·落叶松和侧柏饵木挥发物的GC-MS分析 | 第35页 |
| ·柏肤小蠹成虫对侧柏饵木挥发物的GC-EAD测试 | 第35页 |
| ·落叶松挥发性化学物质对落叶松八齿小蠹野外行为生测 | 第35-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 ·结果 | 第36-42页 |
| ·侧柏不同部位挥发物GC-MS分析 | 第36-38页 |
| ·侧柏挥发物对柏肤小蠹电生理测试(GC-EAD) | 第38-39页 |
| ·侧柏挥发物对柏肤小蠹野外行为生测 | 第39-40页 |
| ·落叶松挥发性化学物质分析 | 第40-41页 |
| ·落叶松挥发性化学物质对落叶松八齿小蠹野外行为生测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非寄主植物的趋避作用 | 第44-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非寄主挥发物的顶空收集 | 第44页 |
| ·非寄主挥发物GC-MS分析 | 第44页 |
| ·野外行为生测 | 第44-45页 |
|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 | 第45-49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分析 | 第45-47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对非寄主挥发物反应的行为生测 | 第47-49页 |
| ·讨论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 第50-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 | 第50-54页 |
| ·柏肤小蠹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 第50-51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落叶松八齿小蠹寄主选择机制 | 第54页 |
| ·柏肤小蠹寄主选择机制 | 第54-55页 |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