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与践踏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草食性动物的采食作用 | 第15-17页 |
·动物口液对植物的作用 | 第17-20页 |
·动物践踏的作用 | 第20-23页 |
·草地立枯体的作用 | 第23-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26-29页 |
·地理概况 | 第26页 |
·气候特点 | 第26-27页 |
·土壤概况 | 第27页 |
·植被情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绵羊的采食作用研究 | 第29-53页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29-31页 |
·实验地设置 | 第29-30页 |
·放牧管理和方法 | 第30页 |
·测定指标和取样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9页 |
·采食对植被的作用 | 第31-38页 |
·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 第38-45页 |
·绵羊采食损失量的变化特征 | 第45-49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49-53页 |
·采食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 第49-50页 |
·放牧强度对放牧管理的意义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践踏作用研究 | 第53-66页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53-55页 |
·实验地设计 | 第53页 |
·放牧管理和方法 | 第53-54页 |
·测定指标和取样方法 | 第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践踏折损率的变化特征 | 第55-58页 |
·践踏对土壤的作用 | 第58-6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63-66页 |
·践踏强度的刻画指标 | 第63-64页 |
·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雨天放牧研究 | 第66-76页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66-68页 |
·实验地设计 | 第66页 |
·放牧管理和方法 | 第66页 |
·降雨程度 | 第66-67页 |
·测定指标和取样方法 | 第67-68页 |
·数据分析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4页 |
·采食方式的差异 | 第68-70页 |
·采食损失量的差异 | 第70-71页 |
·践踏折损率的差异 | 第71-73页 |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立枯体的作用研究 | 第76-87页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76-78页 |
·实验地设置 | 第76页 |
·样地处理 | 第76-77页 |
·放牧管理和方法 | 第77页 |
·测定指标和取样方法 | 第77-78页 |
·数据分析和图形制作 | 第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5页 |
·立枯体对植物的作用 | 第78-81页 |
·立枯体对动物采食的作用 | 第81-84页 |
·立枯体对践踏折损率的影响 | 第84-85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85-87页 |
·立枯体的生态学意义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绵羊口液的作用研究 | 第87-99页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87-89页 |
·实验地设置 | 第87-88页 |
·样地处理 | 第88页 |
·口液的获取 | 第88-89页 |
·测定指标和取样方法 | 第89页 |
·数据分析 | 第8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89-95页 |
·口液对叶重的作用 | 第89-91页 |
·口液对叶长的作用 | 第91-92页 |
·口液对相对生长速率的作用 | 第92-93页 |
·口液对地上生物量的作用 | 第93-94页 |
·口液对羊草密度的作用 | 第94-9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5-99页 |
·口液的作用 | 第95-96页 |
·口液的时效性 | 第96页 |
·口液对地上生物量的作用 | 第96-97页 |
·口液作用的机制 | 第97-9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9-102页 |
·主要结论 | 第99-100页 |
·创新之处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11-112页 |
后记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