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 | 第12-16页 |
1.3 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1.3.1 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现状 | 第17-22页 |
1.3.2 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及其节能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3 关键能量储存元件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15m3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建模 | 第28-62页 |
2.1 液压挖掘机上车建模 | 第28-45页 |
2.1.1 正铲工作装置机构特性分析 | 第28-32页 |
2.1.2 正铲工作装置运动分析 | 第32-36页 |
2.1.3 工作装置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 第36-40页 |
2.1.4 挖掘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2.1.5 挖掘机回转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2.1.6 整机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2.2 液压挖掘机下车建模 | 第45-60页 |
2.2.1 履带行走系的组成及功能 | 第45-46页 |
2.2.2 行走液压系统 | 第46-47页 |
2.2.3 履带张紧液压系统 | 第47-48页 |
2.2.4 整体控制策略 | 第48-50页 |
2.2.5 履带系统设计方法 | 第50-56页 |
2.2.6 履带联合仿真模型 | 第56-6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15m3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 | 第62-88页 |
3.1 挖掘机工作装置仿真和实验 | 第62-70页 |
3.1.1 动臂仿真及实验 | 第62-65页 |
3.1.2 斗杆仿真及实验 | 第65-68页 |
3.1.3 铲斗仿真及实验 | 第68-70页 |
3.2 挖掘机回转系统仿真和实验 | 第70-73页 |
3.3 挖掘机整机仿真 | 第73-76页 |
3.4 挖掘机行走系统仿真和实验 | 第76-86页 |
3.4.1 多体动力学结果 | 第76-81页 |
3.4.2 样机试验 | 第81-84页 |
3.4.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控制策略和特性研究 | 第88-120页 |
4.1 进出口独立控制策略的研究对象 | 第89-93页 |
4.1.1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试验测试平台 | 第89-92页 |
4.1.2 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仿真模型 | 第92-93页 |
4.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93-111页 |
4.2.1 单油口控制策略 | 第93-95页 |
4.2.2 液压执行器工作负载模式分析 | 第95-99页 |
4.2.3 液压执行器泵阀复合控制策略分析 | 第99-104页 |
4.2.4 挖掘机整机总体控制策略分析 | 第104-111页 |
4.3 进出口独立控制方法的仿真分析试验验证 | 第111-119页 |
4.3.1 单执行器动作 | 第111-112页 |
4.3.2 象限切换动作 | 第112-114页 |
4.3.3 复合动作 | 第114-116页 |
4.3.4 能耗分析 | 第116-11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大型液压挖掘机节能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 第120-172页 |
5.1 76t液压挖掘机平台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设计 | 第120-125页 |
5.1.1 基于负流量系统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 第121-123页 |
5.1.2 76t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第123-125页 |
5.2 76t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试验分析 | 第125-131页 |
5.2.1 动臂单动作 | 第125-127页 |
5.2.2 斗杆单动作 | 第127-129页 |
5.2.3 铲斗单动作 | 第129-131页 |
5.3 76t挖掘机的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 第131-137页 |
5.3.1 单动作能耗 | 第132-136页 |
5.3.2 整机能耗 | 第136-137页 |
5.4 基于液-气储能平衡的大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研究 | 第137-163页 |
5.4.1 液-气储能平衡的大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 | 第137-138页 |
5.4.2 蓄能器类型的选择 | 第138-140页 |
5.4.3 活塞式蓄能器模型 | 第140-152页 |
5.4.4 大容量活塞式蓄能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 第152-156页 |
5.4.5 蓄能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动态分析 | 第156-163页 |
5.5 液-气储能平衡势能回收系统效率研究 | 第163-169页 |
5.5.1 蓄能器效率研究 | 第163-167页 |
5.5.2 液-气储能平衡系统中的蓄能器效率分析 | 第167-1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69-172页 |
第六章 新型电液控制系统节能潜力分析及推广使用 | 第172-188页 |
6.1 新型电液控制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 第172-174页 |
6.1.1 降低节流损失的节能潜力 | 第172-173页 |
6.1.2 回收再利用动臂重力势能的节能潜力 | 第173-174页 |
6.2 20m3液压挖掘机上车建模 | 第174-185页 |
6.2.1 动臂系统建模 | 第176-178页 |
6.2.2 斗杆-铲斗系统建模 | 第178-181页 |
6.2.3 回转系统建模 | 第181-184页 |
6.2.4 包含液-气储能平衡动臂势能回收系统的上车整体模型。 | 第184-185页 |
6.3 20m3液压挖掘机下车建模 | 第185-187页 |
6.3.1 理论计算结果 | 第185-186页 |
6.3.2 多体动力学结果 | 第186-18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87-18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88-190页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88-189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89-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2页 |
致谢 | 第202-2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第204-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