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缩略语简表(Abbreviations) | 第9-10页 |
第一章 镍与可见光双催化下的反应综述(综述) | 第10-32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镍与可见光双催化反应简介 | 第13-15页 |
1.3 镍与可见光双催化构建碳碳键或者碳杂键 | 第15-31页 |
1.3.1 Csp~3-Csp~2/ Csp~3 Cross-coupling | 第16-24页 |
1.3.2 C-N Cross-coupling | 第24-27页 |
1.3.3 C-S Cross-coupling | 第27-28页 |
1.3.4 C-O Cross-coupling | 第28-30页 |
1.3.5 C-P Cross-coupling | 第30-3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于镍催化还原偶联反应的C3a-C7'二聚二酮哌嗪生物碱全合成 | 第32-73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Asperazine的合成简介 | 第33-36页 |
2.3 (+)-Pestalazine A的合成简介 | 第36-38页 |
2.4 镍催化构建C3a-C7'键并应用于二聚二酮哌嗪生物碱的合成 | 第38-47页 |
2.4.1 逆合成分析 | 第38页 |
2.4.2 第一代合成策略 | 第38-42页 |
2.4.3 第二代合成策略 | 第42-45页 |
2.4.4 若干C3a-C7'二聚二酮哌嗪生物碱的全合成 | 第45-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47-73页 |
第三章 基于镍与可见光双催化的C3a-C5'(C6')二聚二酮哌嗪生物碱全合成 | 第73-110页 |
3.1 引言 | 第73-74页 |
3.2 天然产物(+)-Naseseazine A/B,Naseseazine C合成进展 | 第74-7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4页 |
3.3.1 可见光双催化卤代烃交叉偶联 | 第76-84页 |
3.3.1.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77页 |
3.3.1.2 反应底物扩展 | 第77-80页 |
3.3.1.3 机理讨论 | 第80页 |
3.3.1.4 (+)-NaseseazineA/B,Naseseazine C的逆合成分析 | 第80-81页 |
3.3.1.5 (+)-NaseseazineA/B/,NaseseazineC的合成与讨论 | 第81-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84-110页 |
第四章 基于镍催化还原偶联反应的C3-C3'二聚二酮哌嗪生物碱全合成 | 第110-124页 |
4.1 引言 | 第110-111页 |
4.2 C3-C3'二聚哌嗪生物碱核心骨架的合成进展 | 第111-112页 |
4.3 C3-C3'二聚生物碱的逆合成分析 | 第112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7页 |
4.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12-114页 |
4.4.2 (-)-Folicanthine和(-)-Ditryptophenaline的合成 | 第114-11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7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117-12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24-125页 |
附录 (关键化合物谱图) | 第125-1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