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土质隧道特性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隧道的建造理念 | 第12-13页 |
·隧道结构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浅埋土质隧道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浅埋土质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及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19-49页 |
·天恒山隧道工程概况 | 第19页 |
·土质隧道施工数值分析方法 | 第19-25页 |
·连续介质模型设计理论 | 第19页 |
·数值分析模型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模拟 | 第2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围岩强度准则的选取 | 第21-24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24页 |
·数值模拟软件 | 第24-25页 |
·采用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反演围岩力学参数 | 第25-29页 |
·MATLAB BP神经网络工具箱原理 | 第25-26页 |
·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 | 第26-29页 |
·围岩松动圈 | 第29-32页 |
·松动圈的概念 | 第29-30页 |
·利用多点位移计测量值确定松动圈范围 | 第30-32页 |
·浅埋土质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32-41页 |
·隧道荷载的分类 | 第32页 |
·围岩压力的计算 | 第32-39页 |
·不同计算方法围岩压力计算结果比较 | 第39-41页 |
·土质隧道围岩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41-47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42-47页 |
·敏感度分析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浅埋土质隧道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 第49-70页 |
·浅埋土质隧道三维数值模拟 | 第49-61页 |
·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围岩应力场分析 | 第50-54页 |
·支护结构空间受力分析 | 第54-55页 |
·隧道初期支护的受力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隧道二次衬砌安全性评价 | 第58-61页 |
·现场试验 | 第61-68页 |
·现场试验监测方案及仪器 | 第61-62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浅埋土质隧道施工工法比选及改进研究 | 第70-95页 |
·土质隧道施工工法对比 | 第70-79页 |
·三台阶七步开挖方法 | 第70-72页 |
·CRD施工方法 | 第72-74页 |
·微三台阶施工法 | 第74-79页 |
·微三台阶法与CRD法开挖数值模拟对比试验 | 第79-87页 |
·模型建立 | 第79页 |
·微三台阶法数值模拟 | 第79-82页 |
·CRD法数值模拟 | 第82-86页 |
·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 第86页 |
·施工建议 | 第86-87页 |
·微三台阶法与CRD法开挖现场对比试验 | 第87-93页 |
·现场试验情况 | 第87-88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88-93页 |
·现场试验结论 | 第93页 |
·微三台阶法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土质隧道锚杆支护效果研究 | 第95-125页 |
·浅埋土质隧道锚杆成孔现场试验 | 第95-98页 |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 | 第95-96页 |
·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 | 第96页 |
·土锚杆施工工艺 | 第96页 |
·锁脚锚管和超前导管施工工艺 | 第96-97页 |
·试验仪器设备配置 | 第97页 |
·试验过程 | 第97-98页 |
·试验结果 | 第98页 |
·浅埋土质隧道取消系统锚杆现场试验 | 第98-114页 |
·试验段工程概况及监控量测的内容 | 第99页 |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99-114页 |
·室内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第114-124页 |
·试验目的 | 第114页 |
·离心模型试验原理及试验设备 | 第114-116页 |
·试验方案 | 第116-119页 |
·离心模型试验主要过程 | 第119-12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1-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