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实测轮载、层间接触特性及粘弹性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第16-18页
第2章 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和材料的本构关系第18-30页
    2.1 有限元模型的路面结构第18-21页
        2.1.1 路面结构模型的基本情况第18-19页
        2.1.2 路面结构模型的层间接触第19-20页
        2.1.3 路面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荷载第20页
        2.1.4 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第20-21页
    2.2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第21-25页
        2.2.1 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本构关系第23-24页
        2.2.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的计算第24-25页
    2.3 沥青路面温度场第25-28页
    2.4 弹性层状体系第28-30页
第3章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参数第30-42页
    3.1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第30-34页
    3.2 沥青混合料存储模量第34-37页
    3.3 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第37-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不同条件下沥青路面力学的响应分析第42-66页
    4.1 弹性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力学响应对比第42-44页
        4.1.1 模型参数第42-43页
        4.1.2 两种模型力学响应结果比较第43-44页
    4.2 粘弹性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第44-63页
        4.2.1 同一路面结构内的力学响应第44-49页
        4.2.2 面层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第49-55页
        4.2.3 温度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第55-63页
    4.3 小结第63-66页
第5章 沥青面层的车辙贡献率第66-76页
    5.1 数据处理方法第66-67页
    5.2 不同条件下的车辙贡献率第67-74页
        5.2.1 不同路面结构下沥青面层的车辙贡献率第67-69页
        5.2.2 不同温度下沥青面层的车辙贡献率第69-70页
        5.2.3 不同面层材料的车辙贡献率第70-74页
    5.3 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第76-100页
    6.1 正交法设计第76-78页
    6.2 正交表下不同层间接触状态面层的车辙贡献率第78-87页
    6.3 层间不同粘结情况的力学响应第87-98页
        6.3.1 -4℃时两种粘结状态的力学响应第88-91页
        6.3.2 20℃时两种粘结状态的力学响应第91-94页
        6.3.3 54℃时两种粘结状态的力学响应第94-98页
    6.4 小结第98-10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结论第100-101页
    7.2 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测土体参数的路基填土边坡可靠度研究
下一篇:无人驾驶靶车的远程自动报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