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0-12页 |
1.1.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 | 第12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选择 | 第13-14页 |
1.3.2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 第14-16页 |
1.3.3 镍钴系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试剂、仪器与表征原理 | 第19-23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20-21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0页 |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FESEMJSM-7800F) | 第20-21页 |
2.2.3 能谱仪分析(EDS) | 第21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XPS) | 第21页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1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1-23页 |
2.3.1 三电极体系测试 | 第21-22页 |
2.3.2 两电极体系测试 | 第22页 |
2.3.3 循环伏安法测试 | 第22页 |
2.3.4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2页 |
2.3.5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2-23页 |
3 基于NiCo_2O_4@MnCo_2O_(4.5)纳米线复合结构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3-31页 |
3.1 前言 | 第2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3.2.1 NiCo_2O_4@MnCo_2O_(4.5)复合结构的制备 | 第23-24页 |
3.2.2 NiCo_2O_4@MnCo_2O_(4.5)复合结构结构的表征 | 第24页 |
3.2.3 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3.3.1 NiCo_2O_4@MnCo_2O_(4.5)复合结构的表征 | 第24-28页 |
3.3.2 NiCo_2O_4@MnCo_2O_(4.5)复合结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4 基于Ni-Co LDH@硅藻土复合结构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4.1 前言 | 第31-3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4.2.1 Ni-Co LDH@硅藻土的制备 | 第32页 |
4.2.2 非对称Ni-Co LDH@Diatomite@Ni泡沫//AG电极组装 | 第32页 |
4.2.3 Ni-Co LDH@Diatomite结构的表征 | 第32页 |
4.2.4 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4.3.1 Ni-Co LDH@硅藻土结构的表征 | 第33-37页 |
4.3.2 Ni-Co LDHNSs@diatom复合结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7-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基于多孔棒状MgCo_2O_4结构的构筑 | 第41-51页 |
5.1 前言 | 第41-4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5.2.1 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5.2.2 材料的表征 | 第42-43页 |
5.2.3 催化性能测试 | 第43页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50页 |
5.3.1 结构的表征 | 第43-47页 |
5.3.2 催化性能测试 | 第47-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页 |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页 |
B.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奖项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