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成型理论研究 | 第24-33页 |
2.1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原理概述 | 第24-29页 |
2.1.1 烧结成型简介 | 第24-25页 |
2.1.2 烧结过程分类 | 第25-29页 |
2.2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机理分析 | 第29-32页 |
2.2.1 压制烧结温度与压力分析 | 第29-31页 |
2.2.2 压制烧结时间分析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压制烧结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 第33-46页 |
3.1 正交试验法简介及应用 | 第33-34页 |
3.1.1 正交试验法概述 | 第33-34页 |
3.1.2 正交试验分析方法 | 第34页 |
3.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4-36页 |
3.2.1 试验因素与指标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2 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 第35-36页 |
3.3 基于正交试验的工艺参数分析 | 第36-42页 |
3.3.1 工艺参数对制品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工艺参数对制品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工艺参数对制品耐磨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制品质量多目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第42-45页 |
3.4.1 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4.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及数值拟合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 第46-60页 |
4.1 BP神经网络概述 | 第46页 |
4.2 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 第46-49页 |
4.2.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 第46-47页 |
4.2.2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 | 第47-49页 |
4.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 第49-54页 |
4.3.1 模型的训练 | 第49-52页 |
4.3.2 模型的检验 | 第52-54页 |
4.4 工艺参数拟合优化 | 第54-59页 |
4.4.1 拟合函数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4.4.2 函数拟合分析 | 第55-58页 |
4.4.3 拟合优化求解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成型与性能测试实验 | 第60-77页 |
5.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0-62页 |
5.2 实验所用原料及其性质 | 第62-65页 |
5.3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 | 第65-73页 |
5.3.1 金属基体表面预处理 | 第66-68页 |
5.3.2 中间结合层的喷涂 | 第68-70页 |
5.3.3 塑料工作层材料处理 | 第70页 |
5.3.4 压制烧结成型模具的设计 | 第70-72页 |
5.3.5 压制烧结成型工艺 | 第72-73页 |
5.4 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 第73-76页 |
5.4.1 结合强度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5.4.2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的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