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歌舞论文

传播学视野下“阿尺木刮”的传承研究--基于云南维西县同乐傈僳族村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7-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7-8页
    (二) 文献梳理第8-13页
        1、对“阿尺木刮”的研究第8-9页
        2、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第9-12页
        3、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研究第12-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研究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同乐村“阿尺木刮”的文化特征第14-22页
    (一) 走进同乐傈僳村第14-19页
        1、自然环境第14-16页
        2、社会文化环境第16-17页
        3、传播环境第17-19页
    (二) 傈僳族“阿尺木刮”的历史第19-20页
    (三) 同乐村“阿尺木刮”的文化特质第20-22页
三、大众传播影响下同乐村“阿尺木刮”的传承第22-39页
    (一) 传承环境的变化第22-24页
    (二) 传承人的变化第24-27页
    (三) 传承场的变化第27-30页
        1、“阿尺木刮”的传统传承场第27-28页
        2、“阿尺木刮”传统传承场的消隐第28-29页
        3、阿尺木刮的现代传承场第29-30页
    (四) 传承内容的变化第30-33页
    (五) 传承模式的变化第33-39页
        1、开拓新的文献传承模式第33-34页
        2、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化第34-36页
        3、以现代传媒为载体的传承第36-39页
四、“阿尺木刮”传承的变迁与文化适应第39-47页
    (一) “阿尺木刮”传承的现代性变迁第39-42页
        1、从自娱到表演性质的转变第39-41页
        2、文化载体的转变第41-42页
    (二) “阿尺木刮”传承的文化适应第42-44页
    (三) “阿尺木刮”传承的媒介化第44-47页
        1、新媒体可以成为“阿尺木刮”传承的重要载体第44-45页
        2、利用录音笔和摄像机进行创新性传承第45页
        3、纪录片和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第45-47页
五、结论第47-48页
附录一: 主要受访人及相关情况第48-50页
附录二: 田野图片第50-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舞蹈服务大众健身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戏曲元素的中国钢琴作品之美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