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研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9-13页 |
(一)合作学习的引入 | 第9-10页 |
(二)合作学习的现状研究 | 第10-13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19页 |
(三)群体动力理论 | 第19-20页 |
(四)动机理论 | 第20-21页 |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 第21-25页 |
(一)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 第21-22页 |
(二)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 第22页 |
(三)合作学习使整个课程功能发生重要的转变 | 第22页 |
(四)合作学习引发深入思考的课程内容转变 | 第22-23页 |
(五)合作学习使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发生改变 | 第23页 |
(六)合作学习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 | 第23-25页 |
1.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角色 | 第23-24页 |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8页 |
一、典型课例呈现 | 第25-33页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四研互助”的教学模式 | 第25-29页 |
(二)课例的呈现与问题分析 | 第29-33页 |
二、课堂呈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在小组讨论中没有互相启迪,而是组员各持己见 | 第33页 |
(二)不倾听、不发言情况突出,未能做到全员参与 | 第33-34页 |
(三)教师缺乏指导,只采取简单观望 | 第34页 |
(四)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形式 | 第34页 |
三、分析小组合作中“非真实意义上的合作”的成因 | 第34-38页 |
(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 | 第34-35页 |
(二)小组分组标准的不合理 | 第35-36页 |
(三)学生之间合作态度的缺乏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 第38-43页 |
一、四研互助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 | 第38-39页 |
(一)导学案的科学设计 | 第38页 |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 第38-39页 |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 第39-41页 |
(一)教师要转变自传统的教学理念 | 第39页 |
(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 | 第39-40页 |
(三)准确把握切合点,教学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第40-41页 |
(四)根据合作的任务,有效确立合作方法 | 第41页 |
(五)深入组内学习,杜绝组内出现“小老师”现象 | 第41页 |
三、加大对互动有困难的学生的帮助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