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植物与疫霉互作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 疫霉菌生活史 | 第12-14页 |
1.1 无性生殖 | 第12页 |
1.2 有性生殖 | 第12-13页 |
1.3 病害循环 | 第13-14页 |
2 植物与疫霉互作 | 第14-16页 |
3 疫霉的效应子 | 第16-17页 |
3.1 RxLR效应子 | 第16页 |
3.2 CRN效应子 | 第16-17页 |
4 疫霉效应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辣椒疫霉中RxLR242同源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 第20-44页 |
1 材料方法 | 第22-32页 |
1.1 供试植物和供试菌株的培养及保存 | 第22页 |
1.2 试剂及培养基 | 第22-23页 |
1.3 辣椒疫霉沉默转化子的表型分析 | 第23-25页 |
1.4 辣椒疫霉中RxLR24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5页 |
1.5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26页 |
1.6 效应子基因RxLR242的克隆及质粒的构建 | 第26-28页 |
1.7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的制备及电击转化 | 第28-29页 |
1.8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 | 第29-30页 |
1.9 Western blot蛋白表达检测 | 第30-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2.1 RxLR242有诱导植物细胞死亡的活性 | 第32-33页 |
2.2 沉默RxLR242提高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33-35页 |
2.3 RxLR242在辣椒疫霉不同菌株中存在多态性 | 第35-38页 |
2.4 RxLR242同源基因有细胞死亡诱导活性的分化 | 第38-40页 |
2.5 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同源基因有细胞死亡抑制活性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辣椒疫霉中5个RxLR效应子的功能研究 | 第44-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4页 |
1.1 植物及菌株材料的获得及保存 | 第46页 |
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46-48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1.4 辣椒疫霉中RxLR48和RxLR103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2.1 辣椒疫霉中RxLR48、RxLR103的表达模式 | 第54-55页 |
2.2 辣椒疫霉中5个RxLR基因稳定转化子的获得 | 第55-56页 |
2.3 沉默RxLR48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56-58页 |
2.4 沉默RxLR103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58-59页 |
2.5 沉默RxLR22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59-60页 |
2.6 沉默RxLR25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60-61页 |
2.7 沉默RxLR1 72降低了辣椒疫霉的致病力 | 第61-63页 |
3 讨论 | 第63-66页 |
第四章 PsCRN161通过上调表达抗性相关基因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 第66-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1.1 供试植物、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68页 |
1.2 试剂及培养基 | 第68页 |
1.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68-69页 |
1.4 定量PCR验证 | 第69-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2.1 PsCRN161转基因植株中多个抗性相关基因上调表达 | 第70-72页 |
3 讨论 | 第72-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