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14页 |
绪论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第一章 克隆胚中供体细胞源线粒体命运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 克隆胚中供体线粒体的命运 | 第15-19页 |
1.1 克隆后代中的供体线粒体可能被完全清除 | 第15-17页 |
1.2 供体线粒体能以极低含量与母源线粒体共存 | 第17-18页 |
1.3 供体线粒体可能主导重构胚及其后代的发育 | 第18-19页 |
2 供体线粒体可能的清除机制 | 第19-23页 |
2.1 胞吐 | 第19页 |
2.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 第19-20页 |
2.3 自噬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克隆胚中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 克隆胚中的重编程 | 第23-25页 |
2 自噬与重编程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7-65页 |
第三章 猪克隆胚中供体线粒体清除机制初探 | 第27-5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29页 |
1.1 试验仪器 | 第27-28页 |
1.2 主要耗材 | 第28页 |
1.3 细胞、卵母细胞及胚胎培养相关试剂 | 第28页 |
1.4 染色相关试剂 | 第28-29页 |
1.5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 | 第2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9-36页 |
2.1 核移植体细胞的准备 | 第29-31页 |
2.2 猪卵母细胞的采集与体外成熟 | 第31页 |
2.3 孤雌激活胚以及手工克隆胚的构建 | 第31-33页 |
2.4 3-MA以及CB处理 | 第33-34页 |
2.5 免疫荧光染色 | 第34-35页 |
2.6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5页 |
2.7 Western blot分析 | 第35-36页 |
2.8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3 试验结果 | 第36-46页 |
3.1 克隆胚中供体线粒体的分布变化 | 第36-39页 |
3.2 克隆胚与孤雌胚中LC3荧光的分布变化 | 第39-41页 |
3.3 调节自噬对供体线粒体清除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克隆胚与孤雌胚的电镜观察 | 第43-44页 |
3.5 胞质排出现象的观察及其对供体线粒体清除特异性的初探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第四章 自噬对猪克隆早期胚胎重编程的影响初探 | 第51-6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1-52页 |
1.1 试验仪器 | 第51页 |
1.2 耗材 | 第51-52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5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2-56页 |
2.1 引物设计 | 第52-53页 |
2.2 LC3 siRNA转染 | 第53-54页 |
2.3 雷帕霉素处理 | 第54页 |
2.4 基因表达水平评估 | 第54-56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3 试验结果 | 第56-61页 |
3.1 转染LC3 siRNA对猪克隆胚的影响 | 第56-59页 |
3.2 雷帕霉素对猪克隆胚的影响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5页 |
全文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