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土石混杂边坡的界定范围 | 第12页 |
1.2.2 土石混杂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土石混杂边坡的失稳预测预报方法 | 第13-15页 |
1.2.4 土石混杂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第2章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研究 | 第20-32页 |
2.1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2.1.1 边坡的材料组成 | 第21页 |
2.1.2 边坡的外观状态 | 第21-22页 |
2.1.3 边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活动情况 | 第22-23页 |
2.1.4 地下水以及降雨状况 | 第23页 |
2.1.5 作业人员施工方式 | 第23-24页 |
2.2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形式 | 第24-31页 |
2.2.1 基本破坏模式 | 第24-25页 |
2.2.2 恩来恩黔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破坏形式 | 第25-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32-56页 |
3.1 数值计算原理简介 | 第32-35页 |
3.2 根据fish语言对强度折减法的改进 | 第35-38页 |
3.2.1 局部折减区域选取原则 | 第36页 |
3.2.2 改进强度折减法的计算流程 | 第36-38页 |
3.3 边坡稳定性判断依据 | 第38页 |
3.4 工程实例验证 | 第38-54页 |
3.4.1 工程实例简介 | 第38-39页 |
3.4.2 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3.4.3 使用强度折减法直接计算 | 第40-42页 |
3.4.4 使用改进的强度折减法计算 | 第4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计算参数研究 | 第56-70页 |
4.1 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材料参数 | 第56-57页 |
4.2 边坡位移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 第57-61页 |
4.3 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计算参数的获取 | 第61-68页 |
4.3.1 位移反分析理论 | 第61-62页 |
4.3.2 监测数据分析 | 第62-63页 |
4.3.3 计算参数合理性数值分析 | 第63-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典型土石混杂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0-89页 |
5.1 线路区域总体工程地质概况 | 第70页 |
5.2 典型土石混杂高边坡的选取 | 第70-71页 |
5.3 望城坡工程概况 | 第71-72页 |
5.4 望城坡稳定性分析 | 第72-88页 |
5.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5.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97-98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 第97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02页 |
附录A | 第98-100页 |
附录B | 第100-101页 |
附录C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