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4-15页
一、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概述第15-25页
    (一)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概念第15-20页
        1.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含义分析第15页
        2.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程序分析第15-20页
    (二)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价值第20-22页
        1.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内在价值第20-21页
        2.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外在价值第21-22页
    (三)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第22-25页
        1.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历史发展第22页
        2.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现状第22-25页
二、域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5-33页
    (一) 英美法系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5-27页
        1.美国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5-27页
        2.英国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7页
    (二) 大陆法系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7-30页
        1.德国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7-29页
        2.日本的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第29-30页
    (三) 中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比较与分析第30-33页
三、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反思第33-39页
    (一)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1.交叉询问对象的诉讼地位不同第33页
        2.交叉询问的范围、方式和顺序不清晰第33-34页
        3.交叉询问的相关规则过于简单第34-35页
        4.证人的出庭率不高第35-36页
    (二) 制约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发展的原因第36-39页
        1.传统观念和职权主义诉讼理念的影响第36-37页
        2.交叉询问的权利属性被立法漠视第37页
        3.重视书证物证、忽视证人证言的文化习惯第37页
        4.刑事交叉询问配套制度的缺失第37-39页
四、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重构第39-45页
    (一)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模式选择第39-40页
        1.构建混合式交叉询问模式的必要性第39页
        2.构建混合式交叉询问模式的可行性第39-40页
    (二) 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基础程序和规则的确立第40-43页
        1.明确交叉询问基础程序第40-41页
        2.建立交叉询问基础规则第41-43页
    (三) 刑事交叉询问配套制度的构建第43-45页
        1.确立证据开示制度第43页
        2.强化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第43-44页
        3.加强律师辩护和法律援助第44页
        4.组织交叉询问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0页
后记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死刑复核程序中律师有效辩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