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文艺论文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观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形成的背景与思想渊源第13-19页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形成的社会背景第13-15页
        1.动荡的社会局面第13-14页
        2.独特的人生经历第14-15页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思想渊源第15-19页
        1.欧洲的启蒙哲学第15-16页
        2.东正教神学思想第16-17页
        3.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第17-19页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主要内容第19-32页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基础—人性论第19-24页
        1.人性中的固有之恶第19-20页
        2.善恶的两重性第20-22页
        3.善恶交战的道德战场第22-24页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核心—道德的完善第24-28页
        1.人类道德的根源:上帝第24-25页
        2.孕育道德的摇篮:苦难第25-26页
        3.走向道德的完善:爱人第26-28页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目标指向—宗教信仰第28-32页
        1.道德存在于对上帝的坚定信仰第28-29页
        2.宗教信仰为人的道德自律提供标准第29-30页
        3.基督的怜悯和仁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第30-32页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理论评析第32-38页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理论贡献第32-34页
        1.肯定了人性中固有之恶的存在意义第32-33页
        2.以自由和平等正义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保障第33-34页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观的局限性第34-38页
        1.忽视实践对道德完善的重要性第34-35页
        2.过分夸大苦难对道德完善的作用第35-36页
        3.将上帝看作绝对的道德权威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后记第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的时间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斯洛特移情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