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油菜概况 | 第13页 |
1.2 拟南芥开花调节途径及重要基因FLC | 第13-18页 |
1.2.1 拟南芥开花调节途径 | 第13-16页 |
1.2.2 FLC表达调控机理 | 第16-18页 |
1.3 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QTL和功能基因研究 | 第18-20页 |
1.3.1 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8-19页 |
1.3.2 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QTL研究 | 第19页 |
1.3.3 甘蓝型油菜开花基因研究 | 第19-20页 |
1.4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 | 第20-21页 |
1.4.1 功能克隆 | 第20页 |
1.4.2 图位克隆技术 | 第20页 |
1.4.3 同源序列克隆 | 第20页 |
1.4.4 转座子或T-DNA标签法 | 第20-21页 |
1.5 本研究的背景、基础、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油菜花期主效QTL (qFTC2)的精细定位 | 第22-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23页 |
2.1.2 田间试验和表型评估 | 第23页 |
2.1.3 遗传图谱加密 | 第23页 |
2.1.4 DNA提取 | 第23-24页 |
2.1.5 PCR扩增 | 第24页 |
2.1.6 PCR产物电泳分离 | 第24-25页 |
2.1.7 显色 | 第25页 |
2.1.8 基因型数据记载 | 第25-26页 |
2.1.9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 | 第26-29页 |
2.2.1 qFTC2目标区间加密分子标记 | 第26-27页 |
2.2.2 BC_2F_2群体开花性状考察 | 第27页 |
2.2.3 利用BC_2F_2世代精细定位q-TC2 | 第27-29页 |
2.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BnFLC-C2的表达调控研究 | 第30-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3.1.2 分子标记设计和序列比对 | 第30页 |
3.1.3 BnFLC-C2多态性位点与开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页 |
3.2 结果 | 第30-33页 |
3.2.1 等位基因的序列分离及多态性位点分析 | 第30-32页 |
3.2.2 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和甘蓝型油菜早晚开花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3.3 讨论 | 第33-36页 |
3.3.1 甘蓝型油菜春化途径调控开花期的复杂性及重要性 | 第34页 |
3.3.2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录 | 第42-63页 |
作者简介及所获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