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水稻抗虫基因 | 第15-18页 |
1.2.1 ICP杀虫蛋白 | 第15-17页 |
1.2.2 Vip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 Vips) | 第17-18页 |
1.3 双价抗虫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 第19-21页 |
1.4.1 绿色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 第20页 |
1.4.2 rbcS启动子 | 第20-21页 |
1.5 转运肽(transit peptides) | 第21页 |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2 绿色组织特异表达型抗虫水稻的检测与验证 | 第23-4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1 水稻材料 | 第23页 |
2.2.2 载体和菌株 | 第23-24页 |
2.2.3 主要试剂、酶和引物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3.1 CTAB法抽提水稻基因组DNA | 第24-26页 |
2.3.2 PCR检测 | 第26页 |
2.3.3 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26-29页 |
2.3.4 抗虫蛋白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3.5 田间材料种植及抗虫性鉴定 | 第29-30页 |
2.3.6 农艺性状考察 | 第30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2.4.1 载体构建及水稻遗传转化 | 第30-31页 |
2.4.2 目标基因鉴定及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31-32页 |
2.4.3 转化系中抗虫蛋白含量分析 | 第32-35页 |
2.4.4 田间抗虫性鉴定结果 | 第35-37页 |
2.4.5 农艺性状考察结果 | 第37-40页 |
2.5 讨论 | 第40-42页 |
3 通过复合遗传转化聚合Cry和Vip两个不同Bt抗虫基因 | 第42-49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2.1 水稻受体材料 | 第43页 |
3.2.2 载体和菌株 | 第43页 |
3.2.3 主要试剂、酶和引物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3.1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43-45页 |
3.3.2 CTAB法抽提水稻基因组DNA | 第45页 |
3.3.3 PCR检测 | 第45页 |
3.3.4 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4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3.4.1 水稻遗传转化 | 第45页 |
3.4.2 目的基因的分子鉴定 | 第45-46页 |
3.4.3 转化系拷贝数鉴定 | 第46-47页 |
3.5 讨论 | 第47-49页 |
4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附录1 表达载体pSB130-Actin I-Vip-Tnos构建图 | 第58-59页 |
附录2 超双元表达载体pSB130载体图谱 | 第59-60页 |
附录3 PCR引物信息 | 第60-61页 |
附录4 水稻组织培养所用到的培养配方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