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箱梁桥短线拼装施工控制方法及程序研发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梁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2页 |
1.2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施工控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施工控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节段梁的预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节段梁的预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短线预制拼装施工方法 | 第17-26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2.2 预制阶段施工流程 | 第18-23页 |
2.2.1 预制场局部坐标系 | 第18-19页 |
2.2.2 节段梁施工流程及工艺 | 第19-23页 |
2.3 节段梁分割原则 | 第23-24页 |
2.4 短线法传统线形控制原理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节段梁预制阶段线形计算方法及程序编制 | 第26-41页 |
3.1 预制阶段几何控制点 | 第26页 |
3.2 节段梁线形控制方法 | 第26-27页 |
3.3 坐标计算原理 | 第27-28页 |
3.4 坐标计算公式推导 | 第28-34页 |
3.4.1 平面坐标计算 | 第28-31页 |
3.4.2 高程坐标计算 | 第31-34页 |
3.5 程序编制及其应用 | 第34-39页 |
3.5.1 预制系统控制内容 | 第34-35页 |
3.5.2 预制程序编制 | 第35-37页 |
3.5.3 预制程序应用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节段梁拼装阶段线形控制方法研究 | 第41-62页 |
4.1 节段梁拼装施工工艺 | 第41-42页 |
4.2 节段梁拼装计算分析 | 第42-48页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4.2.2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3-48页 |
4.3 节段梁线形偏差分析 | 第48-52页 |
4.3.1 墩顶块拼装数据分析处理 | 第49-50页 |
4.3.2 基准块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4.3.3 湿接缝及拼接缝宽度分析 | 第51-52页 |
4.4 程序编制及其应用 | 第52-61页 |
4.4.1 拼装系统控制内容 | 第52页 |
4.4.2 拼装程序编制 | 第52-54页 |
4.4.3 实测数据与数值分析验证 | 第54-59页 |
4.4.4 节段梁拼装程序应用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体外索及细部构件应力分析 | 第62-76页 |
5.1 体外索概述 | 第62-69页 |
5.1.1 体外索设计 | 第62页 |
5.1.2 体外索施工 | 第62-64页 |
5.1.3 体外索损失计算分析 | 第64-69页 |
5.2 节段梁细部分析 | 第69-75页 |
5.2.2 转向块应力分析 | 第69-72页 |
5.2.3 中横梁应力分析 | 第72-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 第82-83页 |
附录B | 第83-84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