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概述 | 第11-15页 |
1.1.1 刚架拱桥简介 | 第11页 |
1.1.2 无腹杆刚架拱桥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1.3 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简介 | 第13-15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1 无腹杆刚架拱桥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2 混凝土拱桥的支架施工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整体受力特征分析 | 第19-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21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0页 |
2.1.2 技术标准 | 第20-21页 |
2.1.3 计算依据 | 第21页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页 |
2.3 成桥运营阶段整体受力特征分析 | 第21-33页 |
2.3.1 荷载组合 | 第21-22页 |
2.3.2 恒载作用分析 | 第22-23页 |
2.3.3 活载作用分析 | 第23-24页 |
2.3.4 温度作用分析 | 第24-25页 |
2.3.5 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 第25-32页 |
2.3.6 RC验算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施工工序的优化 | 第34-59页 |
3.1 桥梁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3.2 施工方案一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2.1 施工过程划分 | 第35-36页 |
3.2.2 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 第36-37页 |
3.2.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页 |
3.2.4 反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2.5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3 施工方案二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3.3.1 施工过程划分 | 第39-40页 |
3.3.2 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 第40-41页 |
3.3.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4 反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页 |
3.3.5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4 施工方案三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3.4.1 施工过程划分 | 第43-44页 |
3.4.2 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 第44-45页 |
3.4.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4.4 反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页 |
3.4.5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5 施工方案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5.1 施工过程划分 | 第47-48页 |
3.5.2 主要计算结果汇总 | 第48-49页 |
3.5.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5.4 反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页 |
3.5.5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6 四种施工方案计算结果对比 | 第51-57页 |
3.6.1 浇筑过程计算结果对比 | 第51-55页 |
3.6.2 落架过程计算结果对比 | 第55-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静力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76页 |
4.1 概况 | 第59-60页 |
4.2 拱轴线型对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0-65页 |
4.2.1 恒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60-62页 |
4.2.2 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62-65页 |
4.3 矢跨比对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5-70页 |
4.3.1 恒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65-67页 |
4.3.2 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67-70页 |
4.4 跨径比对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0-75页 |
4.4.1 恒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70-72页 |
4.4.2 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无腹杆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三角区空间受力分析 | 第76-84页 |
5.1 1~#三角区空间受力分析 | 第76-79页 |
5.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6-77页 |
5.1.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5.2 2#三角区空间受力分析 | 第79-82页 |
5.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9-80页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页 |
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
二.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