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基于仿生法制备高强度有机/无机纳米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1页
    1.1 天然骨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第12-15页
        1.1.1 天然骨的组成与结构第12-13页
        1.1.2 天然骨的力学性能第13-14页
        1.1.3 矫形植入物的设计要求第14-15页
    1.2 骨组织工程第15-16页
        1.2.1 骨组织工程的支架设计第15-16页
    1.3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第16-22页
        1.3.1 多孔金属支架第16页
        1.3.2 天然和合成的支架材料第16-18页
        1.3.3 陶瓷支架和生物活性玻璃第18-19页
        1.3.4 复合支架第19-22页
    1.4 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2-25页
        1.4.1 支架材料考虑力学性能的必要性第22-23页
        1.4.2 改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第23-25页
    1.5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41页
第二章 基于原位沉淀法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框架和丝素蛋白增强相高强度骨支架平台的构建研究第41-61页
    2.1 引言第41-42页
    2.2 实验部分第42-45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42-43页
        2.2.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2.2.3 材料表征第44页
        2.2.4 体外细胞培养第44-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2.3.1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桑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天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分析第45-47页
        2.3.2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桑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天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二级结构和结晶度第47-50页
        2.3.3 力学性能第50-52页
        2.3.4 热力学性能第52-54页
        2.3.5 体外细胞相容性第54-55页
    2.4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第三章 基于原位杂交法的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框架和丝素蛋白增强相高强度骨支架平台的构建研究第61-83页
    3.1 引言第61-63页
    3.2 实验部分第63-66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63页
        3.2.2 实验方法第63-64页
        3.2.3 复合物表征第64-65页
        3.2.4 体外细胞培养第65-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77页
        3.3.1 纯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桑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和细菌纤维素-天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组分、表面结构第66-68页
        3.3.2 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桑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和细菌纤维素-天蚕丝素/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二级结构和结晶度第68-71页
        3.3.3 力学性能第71-73页
        3.3.4 热力学性能第73-76页
        3.3.5 体外细胞相容性第76-77页
    3.4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第四章 具有锶离子缓释能力的高结构稳定性双网络骨支架平台的构建研究第83-105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实验部分第84-88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84页
        4.2.2 实验方法第84-86页
        4.2.3 材料表征第86页
        4.2.4 冻干技术第86页
        4.2.5 体外生物降解第86-87页
        4.2.6 体外缓释性能第87页
        4.2.7 体外细胞培养第87-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100页
        4.3.1 细菌纤维素-锶盐、细菌纤维素-明胶-锶盐、细菌纤维素-明胶-锶盐/无机盐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分析第88-91页
        4.3.2 细菌纤维素-锶盐、细菌纤维素-明胶-锶盐、细菌纤维素-明胶-锶盐/无机盐复合材料的二级结构和结晶度第91-94页
        4.3.3 力学性能第94-95页
        4.3.4 热力学性能第95-96页
        4.3.5 复合材料中锶离子缓释能力第96-97页
        4.3.6 体外生物降解性能第97-99页
        4.3.7 体外细胞相容性第99-100页
    4.4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取放机构的设计及其在蔗段种植上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A军工企业38999系列产品民用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