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方法及结构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城市商业银行 | 第16-17页 |
2.1.2 中小企业 | 第17页 |
2.1.3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概念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金融共生论 | 第18-19页 |
2.2.2 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2.3 银行贷款技术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现状 | 第22-31页 |
3.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3.1.1 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 第22-23页 |
3.1.2 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 | 第23页 |
3.1.3 是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 | 第23页 |
3.2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约束的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3.2.1 贡献份额与其占用金融资源的不匹配性 | 第24页 |
3.2.2 以内源性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 | 第24-25页 |
3.2.3 受到所有制歧视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3.3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约束的成因 | 第26-28页 |
3.3.1 信息不对称 | 第26页 |
3.3.2 中小企业贷款特殊性 | 第26-27页 |
3.3.3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 | 第27页 |
3.3.4 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4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 第28-31页 |
3.4.1 阻碍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 第28-29页 |
3.4.2 影响全社会就业水平 | 第29-30页 |
3.4.3 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30页 |
3.4.4 是地下金融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8页 |
4.1 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 | 第31-32页 |
4.1.1 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 第31页 |
4.1.2 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 | 第31-32页 |
4.2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4.2.1 盲目服务大企业大项目 | 第32-33页 |
4.2.2 金融产品雷同、机构设置重复现象严重 | 第33-34页 |
4.2.3 缺乏战略规划 | 第34-35页 |
4.2.4 金融产品创新存在不足 | 第35-36页 |
4.3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4.3.1 地方政府“一股独大” | 第36页 |
4.3.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 第36-37页 |
4.3.3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内外部条件分析 | 第38-48页 |
5.1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8-41页 |
5.1.1 宏观经济环境运行良好 | 第38页 |
5.1.2 同行业竞争的加剧 | 第38-40页 |
5.1.3 金融管制进一步放松 | 第40页 |
5.1.4 制度环境落后,社会信用意识差 | 第40-41页 |
5.2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内部条件分析 | 第41-48页 |
5.2.1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比较劣势分析 | 第41页 |
5.2.2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比较优势分析 | 第41-48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6.1 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不同股份之间的相互制约 | 第48页 |
6.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 | 第48-49页 |
6.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第49页 |
6.4 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完善的法律信用体系 | 第49-5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