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激励协同要素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现实背景第12-13页
        1.1.2 理论背景第13-15页
        1.1.3 研究必要性第15页
    1.2 问题提出第15-16页
        1.2.1 激励协同要素如何影响知识联盟创新绩效及知识共享的作用是什么第15页
        1.2.2 激励协同要素对激励对象产生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页
        1.4.4 章节安排第18-20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0页
    1.6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1-34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21-22页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级第21页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第21-22页
    2.2 激励协同及激励协同要素相关研究综述第22-24页
        2.2.1 激励协同的定义及特征第22-23页
        2.2.2 激励协同要素研究第23-24页
    2.3 知识联盟及联盟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综述第24-26页
        2.3.1 知识联盟的定义及特征第24-25页
        2.3.2 知识联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第25-26页
        2.3.3 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相关激励研究第26页
    2.4 知识共享相关研究综述第26-31页
        2.4.1 知识共享的定义第26-27页
        2.4.2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第27-29页
        2.4.3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第29-30页
        2.4.4 知识共享相关激励研究第30-31页
    2.5 相关文献研究总结第31-33页
        2.5.1 已有研究主要贡献第31-32页
        2.5.2 已有研究不足之处第32页
        2.5.3 对本研究主要启示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34-41页
    3.1 激励理论第34-36页
        3.1.1 内容激励理论第34-35页
        3.1.2 过程激励理论第35-36页
    3.2 知识及知识共享理论第36-38页
        3.2.1 知识的概念第36页
        3.2.2 知识及知识共享的特性第36-37页
        3.2.3 知识主体分类第37-38页
    3.3 结构方程模型第38-39页
        3.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及特性第38页
        3.3.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第38-39页
        3.3.3 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过程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激励协同要素与知识联盟创新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第41-52页
    4.1 激励协同要素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第41-43页
        4.1.1 显性激励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第41页
        4.1.2 隐性激励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第41-42页
        4.1.3 活性激励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第42页
        4.1.4 涌现激励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第42-43页
    4.2 激励协同要素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第43-49页
        4.2.1 显性激励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第43-44页
        4.2.2 隐性激励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第44-45页
        4.2.3 活性激励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第45-47页
        4.2.4 涌现激励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第47-49页
    4.3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第49-50页
        4.3.1 知识共享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第49页
        4.3.2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间的关系第49-50页
    4.4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第50页
    4.5 概念模型第50-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激励协同要素与知识联盟创新绩效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第52-81页
    5.1 研究方法第52-54页
        5.1.1 研究假设第52-53页
        5.1.2 统计方法与分析思路第53-54页
    5.2 变量的测量与问卷设计第54-60页
        5.2.1 外生变量的测量第55-57页
        5.2.2 内生变量的测量第57-59页
        5.2.3 问卷设计第59-60页
    5.3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60-64页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第60-61页
        5.3.2 样本描述第61-64页
    5.4 群体一致性检验及信度与效度分析第64-74页
        5.4.1 群体层面变量一致性检验第64-65页
        5.4.2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65-74页
    5.5 模型构建与识别第74-80页
        5.5.1 模型构建第74-79页
        5.5.2 模型识别第79-80页
    5.6 本章小节第80-81页
第6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第81-94页
    6.1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第81-90页
        6.1.1 激励协同要素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检验第81-82页
        6.1.2 激励协同要素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检验第82-84页
        6.1.3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检验第84-86页
        6.1.4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检验第86-90页
    6.2 结果分析第90-93页
        6.2.1 激励协同要素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分析第90页
        6.2.2 激励协同要素对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影响分析第90-92页
        6.2.3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第92-93页
        6.2.4 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分析第93页
    6.3 本章小节第93-94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94页
    7.2 本研究主要贡献第94-95页
    7.3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附录A 激励协同要素对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第109-113页
附录B 调研企业名录(部分)第113-114页
附录C 原始数据(部分)第114-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密码钥匙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开放性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