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性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我国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情况 | 第15页 |
1.1.2 开放性是高校图书馆的天然属性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发展综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1.2.2 国内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范围与对象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动因与设计模式 | 第22-42页 |
2.1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动因分析 | 第22-25页 |
2.1.1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 第22页 |
2.1.2 服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22-23页 |
2.1.3 建筑使用面积的不足 | 第23-24页 |
2.1.4 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 | 第24页 |
2.1.5 社会职能的转变 | 第24-25页 |
2.2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的模式分析 | 第25-35页 |
2.2.1 高校图书馆的改建 | 第25-28页 |
2.2.2 高校图书馆的扩建 | 第28-35页 |
2.3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实际案例分析 | 第35-41页 |
2.3.1 瑞典皇家工学院主校区图书馆 | 第35-37页 |
2.3.2 同济大学图书馆 | 第37-40页 |
2.3.3 希腊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图书馆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理念的实质和特征 | 第42-51页 |
3.1 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的发展历程 | 第42-44页 |
3.1.1 “开架到闭架”的变革 | 第42-43页 |
3.1.2 “闭架到开架”的变革 | 第43页 |
3.1.3 “开架到开放”的变革 | 第43-44页 |
3.2 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理念的实质 | 第44-45页 |
3.2.1 多样性的馆藏资源储存 | 第44-45页 |
3.2.2 高效性的馆藏资源流通 | 第45页 |
3.2.3 平等性的馆藏资源服务 | 第45页 |
3.3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的开放性特征 | 第45-49页 |
3.3.1 向社会化的发展 | 第45-48页 |
3.3.2 开放的馆藏布局 | 第48页 |
3.3.3 足够的开放时间 | 第48-49页 |
3.3.4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 | 第49页 |
3.3.5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 第49页 |
3.4 高校图书馆内部功能和空间的开放性特征 | 第49-50页 |
3.4.1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 | 第50页 |
3.4.2 功能和空间的模糊性 | 第50页 |
3.4.3 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 | 第50页 |
3.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开放性理念下改扩建设计的内部功能优化 | 第51-61页 |
4.1 旧馆传统功能区的更新 | 第51-53页 |
4.1.1 旧馆借阅咨询服务区的更新 | 第51页 |
4.1.2 旧馆藏书区的更新 | 第51-52页 |
4.1.3 旧馆阅览区的更新 | 第52-53页 |
4.1.4 旧馆公共服务区的更新 | 第53页 |
4.2 功能的开放化 | 第53-56页 |
4.2.1 功能内涵的丰富 | 第53-54页 |
4.2.2 多功能体的复合 | 第54-55页 |
4.2.3 新兴功能的借鉴 | 第55-56页 |
4.3 功能组织的整合 | 第56-60页 |
4.3.1 各功能区的重新组合 | 第56-57页 |
4.3.2 相同功能的互相融合 | 第57-58页 |
4.3.3 不同功能的交叉渗透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开放性理念下改扩建设计的内部空间重构 | 第61-77页 |
5.1 旧馆传统空间的改造和利用 | 第61-62页 |
5.1.1 旧馆空间大小的调整 | 第61-62页 |
5.1.2 旧馆空间形态的改变 | 第62页 |
5.2 开放性空间的创造 | 第62-66页 |
5.2.1 自助开放型空间的创造 | 第63-64页 |
5.2.2 灵活变化型空间的创造 | 第64页 |
5.2.3 穿插流动型空间的创造 | 第64-66页 |
5.3 多元空间的渗入 | 第66-74页 |
5.3.1 交往空间的渗入 | 第66-68页 |
5.3.2 休闲空间的渗入 | 第68-69页 |
5.3.3 交汇型空间的渗入 | 第69-70页 |
5.3.4 学习开放性空间的渗入 | 第70-71页 |
5.3.5 数字化和智能化空间的渗入 | 第71-72页 |
5.3.6 特殊空间的渗入 | 第72-74页 |
5.4 开放性理念下的读者空间 | 第74-76页 |
5.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开放性理念下改扩建设计的外部环境整合 | 第77-90页 |
6.1 与旧馆建筑的整合 | 第77-79页 |
6.2 与所处场地环境的整合 | 第79-80页 |
6.3 开放性外部环境的创造 | 第80页 |
6.4 湖南大学图书馆改扩建概念设计方案 | 第80-89页 |
6.4.1 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 第80-82页 |
6.4.2 项目概况 | 第82页 |
6.4.3 设计理念 | 第82-83页 |
6.4.4 总体设计原则 | 第83页 |
6.4.5 改扩建设计分析 | 第83-87页 |
6.4.6 外部环境的整合 | 第87-89页 |
6.5 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 第97-98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