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 第一节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内涵 | 第10页 |
| 第二节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10-12页 |
| 一、正面确立权利模式 | 第10-11页 |
| 二、反面解释权利模式 | 第11页 |
| 三、正当持票人权利模式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依据 | 第12-14页 |
| 一、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 二、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实践依据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14-19页 |
| 第一节 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 | 第14页 |
| 第二节 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 第14-16页 |
| 一、背书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 第15页 |
| 二、交付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基于善意取得票据 | 第16-17页 |
| 一、关于恶意取得票据 | 第16页 |
| 二、关于重大过失取得票据 | 第16-17页 |
| 三、关于善意的判断标准 | 第17页 |
| 第四节 取得票据时支付相当对价 | 第17-19页 |
| 第四章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 第19-22页 |
| 第一节 善意受让人与原票据权利人之间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原票据权利人与无处分权人之间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无权处分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 | 第21-22页 |
| 一、以背书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 第21页 |
| 二、以交付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 第21-22页 |
| 第五章 我国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评析及完善 | 第22-26页 |
| 第一节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与票据抗辩限制 | 第22页 |
| 第二节 公示催告对我国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 一、善意取得发生在失票后、公示催告前 | 第23页 |
| 二、善意取得发生在公示催告后、除权判决前 | 第23-24页 |
| 三、善意取得发生在除权判决后 | 第24页 |
| 第三节 空白票据善意取得问题 | 第24-26页 |
| 一、扩大空白票据的种类和使用范围,明确空白票据的效力 | 第25页 |
| 二、明确滥用补记权的票据责任,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 | 第25-26页 |
| 结论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后记 | 第28-29页 |
| 个人简介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