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3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四、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 (一) 论文的难点 | 第13-14页 |
| (二)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15-24页 |
| 一、我国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 | 第15-16页 |
| (一) 以上海、南京为代表的全委托模式 | 第15页 |
| (二) 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半委托模式 | 第15-16页 |
| (三) 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自主经营模式 | 第16页 |
| 二、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历史演进 | 第16-19页 |
| (一)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起步阶段(1993年——1996年) | 第16-17页 |
| (二)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 | 第17-18页 |
| (三)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化阶段(2000年——2004年) | 第18页 |
| (四)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创新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 第18-19页 |
| 三、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 (一) 沈阳住房公积金发展的现状 | 第20-22页 |
| (二) 沈阳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国外相关住房制度的借鉴 | 第24-30页 |
| 一、新加坡公积金管理模式 | 第24-26页 |
| (一)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概述 | 第24-25页 |
| (二) 中央公积金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25-26页 |
| 二、德国的住房储蓄管理模式 | 第26-28页 |
| (一) 德国住房储蓄的概况 | 第26-27页 |
| (二) 德国住房储蓄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27-28页 |
| 三、国外住房制度对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启示 | 第28-30页 |
| (一) 注重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结构性设计 | 第28页 |
| (二) 通过健全配贷机制提高制度效率 | 第28-29页 |
| (三) 通过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要 | 第29页 |
| (四) 创建良好的住房公积金内外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 一、沈阳住房公积金相关分析 | 第30页 |
| 二、住房公积金规模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拟合 | 第30-33页 |
| 三、住房公积金规模的回归方程分析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优化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对策 | 第35-39页 |
| 一、统一模式,实现管理垂直化 | 第35页 |
| 二、区域合作,实现运营高效化 | 第35-36页 |
| 三、完善制度,实现资金规模化 | 第36-38页 |
| 四、关注民生,实现发展多元化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