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关于婚恋问题的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1.3.2 关于婚恋压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7-23页 |
2.1 理论视角 | 第17-18页 |
2.1.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7页 |
2.1.2 认知评价理论 | 第17-18页 |
2.1.3 自我效能理论 | 第18页 |
2.1.4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1 白领女性 | 第18-19页 |
2.2.2 婚恋压力 | 第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2.3.2 访谈法 | 第20页 |
2.3.3 社会工作小组研究 | 第20-21页 |
2.4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5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2.6 研究阶段 | 第21-23页 |
第3章 企业白领女性的婚恋现状 | 第23-31页 |
3.1 A企业背景简介 | 第23页 |
3.2 A企业中白领女性的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3 A企业白领女性婚恋压力的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3.4 A企业白领女性婚恋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3.4.1 社会关系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2 A企业的影响 | 第26页 |
3.4.3 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26-28页 |
3.5 A企业白领女性婚恋压力的需求 | 第28-31页 |
3.5.1 缓解压力的需求 | 第28页 |
3.5.2 树立正确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需求 | 第28-29页 |
3.5.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并且明确支持网络的作用 | 第29页 |
3.5.4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 | 第29-31页 |
第4章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白领女性婚恋压力问题 | 第31-41页 |
4.1 小组活动对象 | 第31页 |
4.2 小组活动的目标 | 第31-32页 |
4.3 小组活动特征 | 第32页 |
4.4 每次活动简介、小组活动大纲 | 第32-33页 |
4.5 小组工作的具体介入过程 | 第33-41页 |
4.5.1 第一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很高兴认识你 | 第33-34页 |
4.5.2 第二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澄清压力、理性认知 | 第34-35页 |
4.5.3 第三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遇见更好的自己 | 第35-37页 |
4.5.4 第四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做个现实中的不倒翁 | 第37-38页 |
4.5.5 第五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建立沟通的桥梁 | 第38-39页 |
4.5.6 第六次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离别快乐,勇敢面对未来 | 第39-41页 |
第5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 | 第41-51页 |
5.1 过程评估 | 第41-46页 |
5.1.1 第一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1-42页 |
5.1.2 第二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2-43页 |
5.1.3 第三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3-44页 |
5.1.4 第四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4-45页 |
5.1.5 第五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5-46页 |
5.1.6 第六次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 第46页 |
5.2 前后侧评估 | 第46-47页 |
5.3 结果评估 | 第47-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小组过程评估表 | 第59-60页 |
附录B:团体活动满意度自我评估表 | 第60-61页 |
附录C:婚恋压力评估表 | 第61-62页 |
附录D: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