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1 镉污染研究现状 | 第7页 |
2 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第7-9页 |
2.1 Cd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页 |
2.2 Cd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8页 |
2.3 Cd对植物糖代谢系统的影响 | 第8-9页 |
3 植物耐Cd机制 | 第9-11页 |
3.1 区域化 | 第9-10页 |
3.2 螯合作用 | 第10-11页 |
3.3 保护酶 | 第11页 |
3.4 限制吸收和转运 | 第11页 |
4 H_2O_2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 | 第11-13页 |
4.1 H_2O_2的产生与清除 | 第12页 |
4.2 H_2O_2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12页 |
4.3 H_2O_2在金属毒害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外源H_2O_2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4-21页 |
1 引言 | 第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2.1 材料 | 第14页 |
2.2 实验处理 | 第14-15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5-16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19页 |
3.1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3.2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鲜重的影响 | 第17页 |
3.3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干重的影响 | 第17页 |
3.4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17-18页 |
3.5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3.6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19页 |
4 讨论 | 第19-2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镉及矿质元素富集的影响 | 第21-27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 材料 | 第21页 |
2.2 实验处理 | 第21页 |
2.3 样品处理和测定 | 第21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3.1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Cd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2页 |
3.2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Ca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Cu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3页 |
3.4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Fe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3.5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Mg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4页 |
3.6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Mn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7 外源H_2O_2对水稻幼苗中Zn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25页 |
4 讨论 | 第25-2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外源H_2O_2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糖代谢的影响 | 第27-39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 材料 | 第27页 |
2.2 实验处理 | 第27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29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1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3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果糖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3.5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淀粉酶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7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中SS和SPS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3.8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中AI和NI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9 外源H_2O_2对Cd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H_2O_2含量与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5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全文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