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车本”思想的城市建设 | 第12-14页 |
1.1.2 “车本”到“人本”的转变 | 第14-15页 |
1.1.3 中国步行网络建设现状 | 第15-16页 |
1.1.4 量化分析方法对步行街区的建设有重大意义 | 第16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1.3.1 城市街区 | 第17-18页 |
1.3.2 步行捷径 | 第18-19页 |
1.3.3 街区步行捷径率 | 第19页 |
1.3.4 街区步行捷径性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9-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2 基础研究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24-46页 |
2.1 步行基础特征及相关研究 | 第24-30页 |
2.1.1 步行化趋势 | 第24-25页 |
2.1.2 步行出行的基本行为特征 | 第25-27页 |
2.1.3 步行出行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1.4 小结 | 第29-30页 |
2.2 街区步行捷径性量化研究 | 第30-41页 |
2.2.1 相关概念 | 第30-31页 |
2.2.2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方法综述 | 第31-39页 |
2.2.3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方法评述及借鉴 | 第39-41页 |
2.3 提升街区步行捷径性相关案例及方法 | 第41-46页 |
2.3.1 相关实践案例 | 第41-44页 |
2.3.2 小结 | 第44-46页 |
3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方法研究 | 第46-62页 |
3.1 街区步行捷径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3.1.1 步行目的对街区步行捷径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1.2 步行距离对街区步行捷径性的影响 | 第48页 |
3.1.3 步行捷径率对街区步行捷径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3.1.4 步行阻隔与修正因子对步行捷径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3.2 街区步行捷径性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 第53-59页 |
3.2.1 指标选取综述 | 第53-54页 |
3.2.2 步行目的地的指标选取及优化 | 第54-56页 |
3.2.3 步行距离的指标选取 | 第56-58页 |
3.2.4 步行街区捷径率的指标选取 | 第58页 |
3.2.5 步行阻隔与修正因子量化及指标选取 | 第58-59页 |
3.3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模型的建立 | 第59-62页 |
3.3.1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模型构建 | 第59-61页 |
3.3.2 测度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 街区步行捷径性测度的应用 | 第62-84页 |
4.1 实际应用的技术路线及步行起始点选取方法 | 第62-63页 |
4.1.1 实际应用的技术路线 | 第62-63页 |
4.1.2 起始点选取方法 | 第63页 |
4.2 实际案例应用—佛山市苏岗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 第63-84页 |
4.2.1 苏岗街区概况 | 第63-65页 |
4.2.2 居民日常使用设施的分布 | 第65-67页 |
4.2.3 苏岗街区步行网络 | 第67-68页 |
4.2.4 街区步行捷径性的测度 | 第68-73页 |
4.2.5 根据测度结果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 第73-80页 |
4.2.6 更新设计方案验证 | 第80-84页 |
5 结语和展望 | 第84-8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8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