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准零刚度绝对振动姿态传感原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绝对振动姿态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非线性隔振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3.1 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2 几何非线性阻尼隔振系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 第23-24页 |
2 单自由度准零刚度振动传感系统 | 第24-5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准零刚度振动姿态传感系统的测量原理 | 第24-25页 |
2.3 垂向准零刚度振动位移传感系统 | 第25-28页 |
2.3.1 工作机理 | 第25-26页 |
2.3.2 静力学分析 | 第26-27页 |
2.3.3 动力学建模 | 第27-28页 |
2.4 扭转准零刚度振动角位移传感系统 | 第28-31页 |
2.4.1 工作机理 | 第28页 |
2.4.2 静力学分析 | 第28-30页 |
2.4.3 动力学建模 | 第30-31页 |
2.5 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2.6 动力学分析 | 第32-37页 |
2.6.1 测量精度 | 第32-33页 |
2.6.2 结构参数对传感精度的影响 | 第33-36页 |
2.6.3 数值算例 | 第36-37页 |
2.7 多解问题 | 第37-38页 |
2.8 实验验证 | 第38-48页 |
2.8.1 原理样机设计 | 第39-40页 |
2.8.2 积分滤波算法 | 第40-41页 |
2.8.3 振动实验 | 第41-48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具有几何非线性阻尼的准零刚度传感系统 | 第50-62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几何非线性阻尼结构 | 第51页 |
3.3 几何非线性阻尼力分析 | 第51-53页 |
3.3.1 力传递路径 | 第51-52页 |
3.3.2 系统建模 | 第52-53页 |
3.4 动力学分析 | 第53-60页 |
3.4.1 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 | 第53页 |
3.4.2 等效阻尼比 | 第53-55页 |
3.4.3 阻尼系数对测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4 数值仿真 | 第56-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三自由度准零刚度振动传感系统 | 第62-84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三轴准零刚度扭振角位移传感系统 | 第62-74页 |
4.2.1 结构原理 | 第62-63页 |
4.2.2 三轴准零刚度扭振传感系统的刚度特性 | 第63-68页 |
4.2.3 相对转动的测量 | 第68-70页 |
4.2.4 三轴准零刚度扭振传感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70-74页 |
4.3 三自由度准零刚度水平振动位移传感系统 | 第74-82页 |
4.3.1 三自由度准零刚度振动传感器结构 | 第74-75页 |
4.3.2 剪角结构的几何关系 | 第75-76页 |
4.3.3 系统建模 | 第76-77页 |
4.3.4 动力学分析 | 第77-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六自由度振动姿态传感系统 | 第84-100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六自由度振动姿态传感系统工作机理 | 第84-86页 |
5.2.1 Stewart平台结构 | 第85-86页 |
5.2.2 振动姿态测量原理 | 第86页 |
5.3 静力学分析 | 第86-91页 |
5.3.1 支腿力 | 第86-87页 |
5.3.2 耦合刚度 | 第87-88页 |
5.3.3 建模 | 第88-89页 |
5.3.4 稳定性分析 | 第89-91页 |
5.4 动力学分析 | 第91-99页 |
5.4.1 测量精度 | 第91-93页 |
5.4.2 耦合刚度的影响 | 第93-96页 |
5.4.3 时域仿真 | 第96-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0-101页 |
6.2 创新点 | 第101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附录 | 第114-11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4页 |
B 第5章部分矩阵的表达式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