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骨小梁形态学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 第8-10页 |
1.2.2 仿骨小梁的多孔结构重建技术研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2 骨小梁形态学参数测量计算 | 第13-32页 |
2.1 骨小梁结构的解剖学知识 | 第13-14页 |
2.2 图像数据采集及模型重建 | 第14-17页 |
2.2.1 骨小梁的图像获取 | 第14-15页 |
2.2.2 图像处理及模型重建 | 第15-17页 |
2.3 形态学参数计算方法 | 第17-25页 |
2.3.1 骨小梁的形态学参数 | 第17-18页 |
2.3.2 骨小梁厚度、间隙及数量测量方法 | 第18-20页 |
2.3.3 结构模型指数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3.4 骨小梁的连通性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2.3.5 骨小梁的各向异性测量方法 | 第23-25页 |
2.4 形态学参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4.1 骨小梁的体积分数、厚度、数量及间隙等测量结果 | 第26-28页 |
2.4.2 骨小梁的结构模型指数分布 | 第28-29页 |
2.4.3 骨小梁的连通性测量结果 | 第29-31页 |
2.4.4 骨小梁的各向异性结果分布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骨小梁的力学性能计算分析 | 第32-42页 |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1.1 有限元法 | 第32页 |
3.1.2 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32-33页 |
3.2 基于代表体元法的骨小梁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33-41页 |
3.2.1 代表体元法 | 第33-35页 |
3.2.2 力学求解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基于形态学参数及力学性能的仿骨小梁的多孔结构重建 | 第42-60页 |
4.1 拓扑优化技术 | 第42-47页 |
4.1.1 均匀化法 | 第44-45页 |
4.1.2 变厚度法 | 第45-46页 |
4.1.3 变密度法 | 第46-47页 |
4.2 仿骨小梁的多孔结构重建 | 第47-49页 |
4.3 优化重建结构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