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国家形象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人文交流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人文交流对国家形象优化的作用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 人文交流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民意基础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国家形象的人文路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发展历程 | 第30-37页 |
第一节 设立背景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发展阶段 | 第32-37页 |
第四章 完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增加社会主体的参与度 | 第37-42页 |
第二节 掌握双边互动的话语权 | 第42-45页 |
第三节 构建人文交流的整体布局 | 第45-50页 |
第五章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效果分析 | 第50-60页 |
第一节 丰富中美两国关系的内涵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增进美国社会的中国认知 | 第53-56页 |
第三节 发挥国家形象建构的主体性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后记 | 第69-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