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天山阿拉套山东部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2页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阿拉套山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1.4 论文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20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2-29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3-24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24-25页 |
2.2.1 褶皱构造 | 第24页 |
2.2.2 断裂构造 | 第24-25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5页 |
2.4 岩相学特征 | 第25-29页 |
2.4.1 孔吾萨依花岗岩特征 | 第25-28页 |
2.4.2 乌图布拉格流纹岩特征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花岗岩矿物学特征 | 第30-50页 |
4.1 孔吾萨依花岗岩矿物学特征 | 第30-45页 |
4.1.1 碱性长石 | 第30-34页 |
4.1.2 斜长石 | 第34-37页 |
4.1.3 黑云母 | 第37-40页 |
4.1.4 角闪石 | 第40-42页 |
4.1.5 磷灰石 | 第42-45页 |
4.2 乌图布拉格流纹岩矿物学特征 | 第45-47页 |
4.2.1 碱性长石 | 第45页 |
4.2.2 斜长石 | 第45页 |
4.2.3 黑云母 | 第45-46页 |
4.2.4 角闪石 | 第46-47页 |
4.2.5 磷灰石 | 第47页 |
4.3 化学参数计算 | 第47-50页 |
4.3.1 氧异度 | 第47-48页 |
4.3.2 压力条件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花岗岩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 第50-60页 |
5.1 孔吾萨依花岗岩成岩时代 | 第50-55页 |
5.1.1 花岗斑岩成岩时代 | 第50页 |
5.1.2 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 | 第50页 |
5.1.3 细粒钾长花岗岩 | 第50-55页 |
5.2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 第55-60页 |
第六章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72页 |
6.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60-65页 |
6.1.1 孔吾萨依花岗岩 | 第60-61页 |
6.1.2 乌图布拉格流纹岩 | 第61-65页 |
6.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65-69页 |
6.2.1 孔吾萨依花岗岩 | 第65-68页 |
6.2.2 乌图布拉格流纹岩 | 第68-69页 |
6.3 Sr-Nd同位素特征 | 第69-71页 |
6.4 氧同位素特征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岩石类型、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72-84页 |
7.1 岩石类型 | 第72-74页 |
7.1.1 A型花岗岩的厘定 | 第72-74页 |
7.1.2 流纹岩岩石类型 | 第74页 |
7.2 岩浆演化 | 第74-75页 |
7.3 岩石成因 | 第75-79页 |
7.3.1 A型花岗岩的成因机制 | 第75-78页 |
7.3.2 流纹岩成因机制 | 第78-79页 |
7.4 构造环境及意义 | 第79-81页 |
7.5 阿拉套山东西部花岗岩岩体对比研究 | 第81-84页 |
7.5.1 岩石类型 | 第81-82页 |
7.5.2 岩浆源区特征 | 第82-8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