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工业机器人论文

基于预标定的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与实验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标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标定算法研究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检测原理第20-25页
        2.2.1 LR20工业机器人介绍第20-21页
        2.2.2 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测试方法第21页
        2.2.3 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评定第21-25页
    2.3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第25-29页
        2.3.1 工业机器人D-H模型第25-28页
        2.3.2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误差模型第28-29页
    2.4 工业机器人参数辨识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的预标定与实验分析第32-48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机器人机械零位预标定第32-40页
        3.2.1 机器人关节转角与末端位置关系模型第33-36页
        3.2.2 SimMechanics简介第36-37页
        3.2.3 机器人机械零位误差分析的敏感度仿真第37-39页
        3.2.4 机器人关节转角与末端位置误差关系的实验第39页
        3.2.5 机器人机械零位敏感度分析与误差补偿第39-40页
    3.3 机器人减速比的预标定第40-44页
        3.3.1 机器人减速比测量原理第41-42页
        3.3.2 机器人减速比测量实验第42-43页
        3.3.3 机器人减速比敏感度分析与误差补偿第43-44页
    3.4 机器人垂直度的预标定第44-47页
        3.4.1 机器人垂直度测量原理第44-45页
        3.4.2 机器人垂直度测量实验第45-46页
        3.4.3 机器人垂直度敏感性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实验研究第48-62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机器人实验测量设备第48-50页
        4.2.1 机器人实验设备介绍第48-49页
        4.2.2 Spatial Analyzer软件介绍第49-50页
    4.3 标定实验理论基础第50-53页
        4.3.1 TCP位置的标定第50-52页
        4.3.2 坐标系转换理论第52-53页
    4.4 机器人标定实验研究第53-58页
        4.4.1 实验目的和内容第53-54页
        4.4.2 实验方案第54-56页
        4.4.3 实验结果第56-58页
    4.5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第58-61页
        4.5.1 误差补偿第58-59页
        4.5.2 误差补偿验证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基于变负载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实验研究第62-76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末端实验装置的设计第62-63页
    5.3 机器人变负载与末端误差关系研究第63-75页
        5.3.1 负载实验内容与目的第63-64页
        5.3.2 负载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64-73页
        5.3.3 D-H参数修正界面的设计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总结第76页
    6.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R串联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AFFPN模型的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的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