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研究(1949-1953年)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一)国内研究述评第12-16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7-19页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二)论文架构第18-19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9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关于“江津县”的界定第19页
        (二)关于“中学教师”的界定第19-20页
        (三)关于“思想改造”的界定第20-21页
第一章 新旧并存: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津县中学教育的基本样态第21-30页
    一、解放前江津县中学教育状况第21-23页
    二、江津县中学教育的接管第23-26页
        (一)对公立学校的接管第24-25页
        (二)对私立学校的接管第25-26页
    三、江津县中学教育的新旧呈现第26-30页
        (一)公立学校的乱与治第27-28页
        (二)私立学校的存与废第28-30页
第二章 复杂多元:革新之际江津县中学教师的突出问题第30-39页
    一、思想复杂矛盾第30-33页
        (一)感激与认同心理第32页
        (二)非无产阶级思想第32-33页
    二、作风消极腐化第33-35页
        (一)消极散漫之风第34页
        (二)腐化贪占之风第34-35页
    三、组织庞杂不纯第35-39页
        (一)国民政府的严密控制第36页
        (二)江津县中学教师的政治情况第36-39页
第三章 理论学习: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的起始第39-48页
    一、江津县中学教师理论学习的政策依据第39-42页
        (一)中共中央“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第39-40页
        (二)中共西南局对西南地区知识分子的看待和处理第40-41页
        (三)川东区和江津县对知识分子的认知和对待第41-42页
    二、江津县中学教师理论学习的组织与领导第42-45页
    三、江津县中学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第45-46页
    四、江津县中学教师理论学习的成效与不足第46-48页
        (一)“思想大大地前进了一步”第46-47页
        (二)寒暑假理论学习的局限性第47-48页
第四章 教学实践: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的强化第48-58页
    一、课程革新实践与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第48-51页
        (一)课程设置的变革第48-50页
        (二)江津县的新课程实践第50-51页
    二、教材革新实践与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第51-54页
        (一)中共教材制度的建立第51-53页
        (二)江津县的教材建设实践第53-54页
    三、教法革新实践与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第54-58页
        (一)对传统教法的扬弃第55页
        (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第55-56页
        (三)学习苏联凯洛夫教学法第56-58页
第五章 政治运动: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的完成第58-67页
    一、中心运动中深入对照思想第58-61页
        (一)征粮剿匪运动中的战斗队第58-59页
        (二)抗美援朝中的宣传队第59-60页
        (三)土地改革中的工作队第60-61页
    二、思想改造运动中清理完成第61-67页
        (一)中共中央的部署第61-62页
        (二)江津县中学教师的问题第62-63页
        (三)思想改造运动第63-67页
结论第67-70页
    一、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内在的逻辑第67-68页
    二、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成功的策略第68-69页
    三、江津县中学教师思想改造的当代启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守经历对大学生自我的影响:看护人的长期效应
下一篇:分层管控架构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进度计划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