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隧道TBM卡机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TBM掘进围岩挤压变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TBM隧道岩爆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TBM卡机处理措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高地应力下TBM卡机机理研究 | 第16-29页 |
2.1 TBM概述 | 第16页 |
2.2 双护盾TBM简介及掘进机理 | 第16-18页 |
2.3 TBM卡机机理 | 第18-28页 |
2.3.1 卡机类型 | 第18-19页 |
2.3.2 TBM围岩变形卡机过程分析 | 第19-26页 |
2.3.3 岩爆造成卡机机理分析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 第29-33页 |
3.1 工程简介 | 第29页 |
3.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3.2.1 地形地貌 | 第29页 |
3.2.2 地层岩性 | 第29页 |
3.2.3 地震及地质构造 | 第29-30页 |
3.2.4 物理地质现象 | 第30页 |
3.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3.3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 第31-33页 |
3.3.1 隧道围岩划分方法 | 第31页 |
3.3.2 隧道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评价 | 第31-33页 |
第4章 高地应力下隧道TBM卡机事故预测评价 | 第33-44页 |
4.1 计算模拟分析 | 第33-38页 |
4.1.1 计算模型与模拟方法 | 第33页 |
4.1.2 模拟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4.1.3 数值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4.1.4 模型计算参数 | 第35-38页 |
4.2 围岩变形引起TBM卡机过程分析及预测判别 | 第38-40页 |
4.2.1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2.2 卡机预测及卡机等级划分 | 第40页 |
4.3 岩爆引起卡机事故预测及岩爆等级划分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高地应力下TBM卡机事故防控措施分析 | 第44-73页 |
5.1 针对围岩变形收敛导致卡机的防治措施 | 第44-64页 |
5.1.1 连续掘进过程卡机防控参数分析 | 第44-49页 |
5.1.2 停机过程卡机防控参数分析 | 第49-64页 |
5.2 针对岩爆导致卡机的防治措施 | 第64-71页 |
5.2.1 岩爆处理措施 | 第64-66页 |
5.2.2 超前高地应力爆破卸压分析 | 第66-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现场卡机段治理措施研究 | 第73-81页 |
6.1 现场卡机类型及原因分析 | 第73-75页 |
6.1.1 卡机类型 | 第73-74页 |
6.1.2 原因分析 | 第74-75页 |
6.2 现场卡机情况概述 | 第75-76页 |
6.2.1 现场观测情况 | 第75-76页 |
6.2.2 K10+253卡机段超前地质预报 | 第76页 |
6.3 现场施工处置方案 | 第76-78页 |
6.3.1 TBM设备防护与危岩清理 | 第77-78页 |
6.3.2 掏渣清理 | 第78页 |
6.3.3 TBM设备维护、脱困及后期处理 | 第78页 |
6.4 预防治理措施建议 | 第78-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7页 |